赵慧代表——
“十项补贴”鼓起农民钱袋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国家出台的一项项补贴政策,好比向农牧民口袋里‘装钱’。”提起近年来的支农惠农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慧深有感触。
来北京开会前,赵慧代表曾在农牧区做了大量调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农牧民对惠农政策的拥护欢迎。“农牧民把2006年获得的补贴整理了一下,一共有10项,它们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生产资料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独生子女奖励扶助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农民工就业‘阳光工程’技术培训补贴。
”
赵慧代表说,这十项补贴虽然金额都不是太大,但相比过去向农民收费、收税,国家集中出台这么多惠农政策,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和变化。“农牧民都说,过去收农业税、三提五统,是从口袋里往外拿钱。现在‘十项补贴’,是给农牧民往口袋里‘装钱’,党中央国务院的助民、亲民、惠民政策真好。”
“我们内蒙古的农牧民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赵慧代表介绍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这么多改善民生的好措施,相信农牧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赵立雄代表——
好环境带来好发展
本报记者 陈 娟
“我记得2003年8月的时候,当时水质污染很严重的洱海,暴发了局部蓝藻,水闻起来有蓝藻味、鱼腥味,难闻、难看更难喝。当时,有企业到大理考察旅游产业,看到洱海的状况,放弃了投资计划。这对我们触动很大,环境不好,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谈到洱海的治理,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赵立雄代表感触很深。
“洱海清,大理兴”。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也是大理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是我们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要巩固洱海的治理成果,必须要确保各项科学保护治理措施的落实。”这次来北京,赵立雄带来了进一步治理洱海的建议。这几年,大理州把实施洱海保护,列为大理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累计投入近7亿元,重点实施了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建设。目前,洱海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质总体保持良好。
赵立雄告诉记者,水质改善了,让老百姓喝上了干净水;环境治理好了,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还引来了许多大企业、大公司,到大理发展旅游产业,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就业率。“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洱海更清、大理更美。”
袁妙枝代表——
张北人民盼脱贫
本报记者 冯 华
“我去保定考察,沿途的温室大棚一个接一个,那效益可好了,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呢!”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林业站站长袁妙枝一见记者,就念叨起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事儿。“建个大棚要好几万元,贫困地区的农民可盖不起,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张北地区的扶持力度。”
袁妙枝在基层工作了31年,最让她牵挂的就是怎样才能让张北农民早日脱贫。马莲滩村,这个海拔1480米,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国家级贫困村,在袁妙枝十几年的倾心帮扶下,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50%,年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
“我刚去马莲滩村时,山上光秃秃一片。”搞林业的袁妙枝决定带领村民从打井、改田、造林做起。“植树造林,既能防风固沙,还得想办法产生经济效益。”袁妙枝说服村里把村东头地力最差、地势最高的一块土地退出来搞实验,并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3万元贷款,种下了村里第一片防护林和果林。第三年,1000棵苹果树开花了。看到了希望的村民纷纷响应。现在,袁妙枝又带着村民搞起了养殖业和蔬菜种植,村民们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本栏目人物肖像由马国英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