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昨天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局了解到,今年下半年,西湖龙井的传统炒茶技艺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将成为中国第二个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人不爱学炒西湖龙井,这项技艺就将面临失传。”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打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想保护我们独特的炒茶技艺,并由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炒茶能手。”
从今天开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西湖街道办事处将组织100个本地年轻人,集中免费培训学习西湖龙井的炒茶技术,“2007年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大赛活动”将就此拉开序幕。在培训结束后,还将进行“青年炒茶王”的比赛,胜出的年轻人将获得奖励。
炒茶技艺至关重要
“西湖龙井能产生独特的滋味和香气,跟茶叶树种、生长地方、炒茶技艺三者密切相关。”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说。 “机器炒的茶看看很漂亮,口感却比全手工茶差很多。”沈红说,“用机器炒,会让西湖龙井丢失特色和传统。而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准中规定,西湖龙井要用手工制成。”
“传统的炒茶技艺是西湖龙井能称为‘西湖龙井’的重要特色。”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须海荣副教授则表示,西湖龙井的炒茶方法十分独特,如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将确立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在全国的地位。
培养新人刻不容缓
由于龙井茶的炒制非常讲究抓、扣、磨、压、推等手法,而且经常要在240°C-300°C之间的锅中操作,一不小心,手就会被烫起泡。炒一斤茶,炒茶工要连续坐6个小时至8个小时,非常辛苦。久而久之,很多老茶工患上了肩周炎。“只要孩子能读书,能找份工作,我们家长尽量不让年轻人学炒茶。”2003年西湖龙井的“炒茶王”、梅家坞村的茶农梅有伟说。
记者了解到,西湖龙井茶的发源地、国家礼品茶生产基地、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目前有茶农5700多人,会炒茶的仅有50%左右,而且年纪大多在40周岁以上。
“如果再不提倡年轻人学炒茶,西湖龙井的炒茶技艺今后将可能失传,后人将可能喝不到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商秘书长担忧地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西湖街道办事处已在3月初向下属的翁家山、龙井、梅家坞等10个村发布了“2007年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大赛活动”的通知,并要求每个村必须派10至15个年轻人来学习西湖龙井的炒茶技艺。培养一批年轻炒茶能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