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50多位作家编写,以反映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题的《生命的喟叹》一书日前在北京首发。陈建功、陈昌本、铁凝、毕淑敏等50余位知名作家深入动植物保护一线,亲身体验和感悟,用感性的笔触和理性的反思,通过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形式,写出了50余篇动人的生态文学作品。
作家陈建功被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聘请为扬子鳄的“代言人”。在《代言扬子鳄》一文中,陈建功讲述了其文化审美观和生态观的转变过程。作者开始认为,鳄鱼是嗜血狰狞的,为其“代言”不就是在“为丑陋代言”吗?而且还很羡慕作家方敏为娇憨的大熊猫,赵大年为伟岸的大象,陈昌本为机敏的金丝猴代言。然而,当认识到鳄鱼在生态学上的重要地位时,作者因之反思:人类是否应该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一个物种的存亡?人类在改天换地的豪迈中,是不是应该有一点负罪感?
崔道怡的《打麻雀的“人民战争”》,描写了48年前,北京地区全民出动打麻雀的荒唐闹剧,并对“人定胜天”的观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人,有时是非常愚昧和野蛮的。
在《最后的野象谷》中,李存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生态整体论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澜沧江一带过去有大量野象,也有着“傣依象,象靠傣”的和谐。然而却因“象齿”遭殃,被大量猎杀,目前仅余大象200多头。李存葆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都和人类连结在一根线上。当人一旦成为丧失理性的社会存在物时,他便成了这个地球上最凶残、最具破坏力的“两腿动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杨通进研究员说:“环境保护最核心的问题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新的生态道德和文明发展模式的确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是关心动物、爱惜生命、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观。《生命的喟叹》一书所体现和倡导的,正是生态文明的这一核心价值观。”
在该书首发式暨生态文化建设座谈会上,多年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作家和艺术家说,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建设的各个细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表示,要通过文学、影视、戏剧、书画、美术、音乐等多种文化形式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