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日前发布,我市将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农产品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解决源头污染问题;主要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大中型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全面实行食品上市销售准入。
应对食品安全复杂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开始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0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并连续多年将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但是,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新技术、新原料的应用,环境污染波及食品并引发食品污染事故,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规划》指出,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畜禽、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种植和食品加工不当使用或滥用违禁兽药、农药、抗生素、添加剂、激素等现象依然存在,上市食品有害残留物超标等等。
推行农产品准入证
“十一五”期间全市将逐步推行肉、禽、蛋、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凭产地质量合格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才能上市交易的制度。同时,完善市场法人主体登记制度,实行市场开办者、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和先行赔偿制度。重点加大对社区、城乡接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监管力度,强化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用五年的时间,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关闭一批的方式,实现农贸市场超市化目标。
建立“一条龙”食品安监体系
日前,我市已出台《厦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未来五年内还将提高和完善6大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
这6大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是:农产品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动物疫情监测诊断网络、水生动物疫病疫情监测诊断和水产品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食品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分析网络、食品污染物安全监测评估与预警网络、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通过提高和完善这些预警网络,建立一个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