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船大修改造后将赴南极建造我国首座极地天文台
本报讯(记者任荃)昨天下午3点,我国目前唯一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在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浦西修船码头动工改造。按计划,装在“雪龙”号肚皮内的“心脏”部分80%将保持原样,而甲板以上的6层建筑将全部更新。今年10月,修葺一新的“雪龙”号又将踏上南极新征程,完成建设中国第一座极地天文台的使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连续3年对南极和北极实施大型科考。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将在南极最高点建立极地天文台,耗资可能超过10亿元。
与建立极地天文站相比,“雪龙”号2亿元的改造投资也许并不算多。曾多年担任“雪龙”号船长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绍宏表示,改造后的“雪龙”号航行安全、科考能力及后勤保障能力都将全面升级。更安全:有人驾驶变“无人机舱”
“雪龙”号原是一艘从乌克兰进口的运输船,自1994年首航以来,它已先后10次出征南极、2次奔赴北极。长期不间断工作暴露了不少安全隐患。
首先是自动化水平。目前,“雪龙”号的驾驶基本上是由两人手工操作,改造后将升级为“无人机舱”。不过,去往极地的路变幻莫测,尤其是穿越西风带时,要确保船体快速反应,仍将辅以人员值班。
提高航行安全的另一项保障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此次改造将在整条船上铺设一张高标准局域网,整合原有通讯端口,以全方位捕捉航行中的各类环境数据,通过科学计算选择最适合的航线,从而躲避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
此外,大修还将更新原有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同时采购一架“直-9”直升飞机随船应急。更先进:实验数据实时共享
从运输船“变身”科考船,在目前的“雪龙”号上做实验,很多时候只能因陋就简。不仅实验精度得不到保证,科研人员也备感疲惫。
为此,设计人员将实验室面积从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据悉,在这个更大的实验区域内,将装备最新的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仪器,以及干湿分离的样品库,不同学科实验也将分区进行。借助先进的通讯设施,船上和后方基地的实验数据也将实现适时“对话”。更环保:生活垃圾随船处理
为保护两极和航行海区的环境,改造一新的“雪龙”号将用最新的垃圾处理设备对废油、废气及生活污水随船处理。令所有科考人员高兴的是,新“雪龙”号上还将新增一台日处理能力为25吨的海水淡化设备。届时,大家再也不用喝从上海或澳大利亚装备上船的陈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