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说得轻巧!
针对管委会的说法,一些的哥不敢苟同。“不要小看上厕所这几分钟,车啥时候走谁也不知道,到该走的时候,一辆车不走一条道都被挡住了,总共才四条出路。
更有司机提出很“另类”的建议——“每个司机在车里都备一个大饮料瓶,在车里方便过后,再倒进附近的厕所里……在路边污水窨井上放个大塑料桶,桶底扎个窟窿,桶周围搭个简易棚,这样尿都随污水流走了……”
治:文明办:再难也得治!
“中博会召开在即,现在郑州市上上下下都在争树文明形象,窗口地段更应该一尘不染。”许元浩表示“这个地方是个窗口,罚款不是目的,也不适合在这个地方插上‘禁止随处小便’的牌子,不雅观,这样影响不好”。
随后,记者又用了一个月时间关注这条“小便一条街”的改善情况。
3月26日凌晨1时,记者再次前往兴隆街进行查看,发现出租车司机随地小便现象依然存在。
“这两天我们将派执法局严查,该罚款的一定罚款!”火车站管理委员会组宣处处长许元浩表示。
郑州市文明办一工作人员说,火车站地区是省会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河南省的形象,他们将督促火车站管理委员会,争取尽快设法消除这一不文明现象:“不管多难,都要把这一现象消除!”
小处不可随便
□申子仲
火车站管委会一位处长说:“这个地方是个窗口,罚款不是目的,也不适合在这个地方插上‘禁止随处小便’的牌子,不雅观,这样影响不好。”此乃高见!在窗口地段亮出这样一块招牌,实在扎眼,不仅不雅,其功效也值得怀疑,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住□□□□。”(不雅,删去四字)
有一则关于“不可随处小便”的文字游戏,几个字换一下位置,便成了一句很雅的警句“小处不可随便”,看来,换位思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那么我们不妨这样思考一下,假如让客运管理处与车站管委会的“管理层”跟“基层”的出租车司机交换一下岗位,不知三方会作何感想,又会作何表示。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不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扯皮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难看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仗”中,三方的利益都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的哥背上“素质不高”的骂名;客运管理处难避“失职”之嫌;至于车管委,则更被臊烘烘的现实直接“搞臭”。比屁稍大点儿的事儿,竟弄得三败俱伤。
这场冷战中,嗓门最高的是车站管委会,因为其“很受伤”,所以有理由大声疾呼“素质教育”的迫切性。不过,其理由似乎也是站不住脚的——据车管委透露:“环保型公厕收费是国家允许的,那个公厕已经对客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免费了,要对出租车司机再免费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对司机免费,这个口子一开,那么,对旅客是不是也得免费?”这段话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说,车管委已经对客运管理处的管理人员开了口子,似乎即使客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享有了这项特权,车管委也不用担心要不要对旅客免费的问题。太明显了,一碗水没端平嘛。
别小看这小小的闪失,这恰恰说明了城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人为本”并不是指单纯地为上层管理者服好务,它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视同仁”。同样,换位思考,绝不是让的哥站半小时交通岗体会一下污染超标的风尘,让警察开俩小时出租车品味一下每况愈“挤”的交通,而应该是形式背后的政策呼应与措施到位。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城市管理工作,或多或少总会窥探出不尽如人意的细节,而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往往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奉劝管理者静下心来,不要动不动就挥舞“素质教育”的大棒,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真想立马还兴隆街一个清白,凭管理者的智商,应该不是件太难的事。
事儿不大,味儿挺冲。咋弄?坐下来谈谈?
只堵不疏“的哥”不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