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红顶”
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的“红顶企业”绝非“中炬高新”一家。
沈素勤,临海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火炬开发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张伟炼,中山火炬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中山市2003年下半年公开招录公务员入围考核及拟录用人员名单”中查到了“张伟炼”的名字。他的另一重身份为火炬开发区财政分局副局长。
中山港工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武贤为火炬开发区党委委员、审计办主任科员;火炬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梁有荣为火炬区公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兆华为火炬区公资委办公室副主任;火炬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瑾越为火炬区宣传办科员;中山港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总经理甄若渝为火炬区团委副书记。
对这些人的公务员身份,《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中山市人事局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在这些干部中只有谢力健、欧阳锦全、沈素勤归我们组织部管理。”汤毅清科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山市委组织部只管理处级以上干部。”
“我们这种‘运作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990年火炬开发区刚成立的时候,开发区都是农田,涉及征用土地、土地配套、招商引资以及园区的日常管理等事务,中山火炬开发区不像其他大城市的高新开发区,可以以一些大企业、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依托,我们只能由政府的全资公司来运作,这些都是那些民营企业不愿做的。”火炬区管委会副主任葛志斌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这种体制形成的历史过程,“目前,这种体制在全国的开发区中很普遍。”
“开发区的核心是创新。我觉得我们的这种体制也是一种创新探索,科技部对我们的模式是肯定的。”中山火炬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赵云清补充说,“开发区刚成立的时候,公有资产只有20多个亿,负债就达到十几个亿。而现在开发区的公有资产已经达到100多亿,净资产就有六七十亿,开发区一次拿出8000多万为全区农民买社保。目前,火炬开发区每年的工业产值达到600多亿,占到整个中山市的近五分之一。不包括海关关税,开发区每年的纳税额就达到23亿左右。”
“所有落户在我们这个园区的企业或许在其他地方为一个生产批件苦等几年,而在我们这里情况完全不同,我们园区有一个专业报批队伍,服务是‘一条龙’。”在《潮涌伶仃洋——中山市实施东部发展战略纪实》中,对这种体制的优势如此形容。
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东风,这种“红顶”体制已经开始向珠三角周边“漂移”。
为鼓励珠三角产业的梯次转移,广东省政府于2005年3月出台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鼓励珠三角地区政府负责组织规划、投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扶持山区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正是借助这股产业转移的东风,中山火炬开发区在广东省阳西县建立了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
在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其组织架构为“管理机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阳西园区管理委员会;运营实体:阳江市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园区管理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在中山市人事局,《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发现,中阳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晶的另一重官方身份是中山市火炬区公资委办公室科员。李晶还同时兼有中山火炬城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
“红顶”尴尬
2004年2月11日,新华社播发的一篇题为《芜湖“红顶商人”成群官商相结成隐患》的稿件拉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清理“红顶商人”的大幕。中组部、中纪委专门联合下发《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限时清理“红顶商人”。
“我们2004年已经按照广东省委的布置对党政官员在企业兼职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中山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汤毅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他没有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当时清理的“人头”数字。
“我们不但清理了在企业兼职这种行为,对官员在协会兼职行为也进行了清理。”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少山补充道。
官方的资料显示,“中炬高新”董事长谢力健从2003年12月至今,其官方的职务一直是火炬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而欧阳锦全从2004年至今,在中山火炬区历任经贸办主任、管委会副主任、南朗镇党委副书记,从未间断。从谢力健、欧阳锦全的经历来看,似乎中央对“红顶商人”的清理风暴始终没有“吹灭”中山这颗“红顶”火炬。
有关部门一直强调的是,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广东省最早动工建设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建设进度、招商成绩方面,按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晶的说法是“实现了一个神奇的速度”。
“我们当时也学习了中央的有关文件,准备清理。但有什么好的体制比我们目前的体制更有优势,这么大的公有资产如果交给一个从社会上招来的职业经理人,他卷款潜逃怎么办?”火炬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赵云清感到委屈,“我们这些在企业兼职的干部既有党纪约束,又不在企业拿一分钱工资。”
“高新管委会不是一级政府机构,但又要承担政府的具体职能,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赵云清觉得目前国家好像没有专门针对高新区的管理法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