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胡润百富第四次推出胡润慈善榜。100位慈善家共捐赠了近95亿元(从2003年至今),而2006年为56亿元。捐赠额约占他们财富总量的4.8%,捐赠超过1亿元的慈善家就有15位。胡润说:“这些慈善家们正在改变着中国的财富形象。
”(《法制晚报》4月11日)>>>详细
慈善榜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焦点。今天的人们,有幸目睹富豪向慈善家转型,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社会文化。对于不同的个人,将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关注财富榜,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课题。
令人感兴趣的是,最为接近慈善榜的中国富人群体自身,将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待慈善榜呢?尤其令人期待的是,慈善榜能否让慈善竞争浸润富人文化?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之下,影响富人行为模式的富人文化,也始终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嬗变。回顾中国西晋时期的富人文化,就竟然流淌着极其变态的斗富心理,如臭名昭著的“石崇斗富”的故事,充满了蜡烛当柴烧、锦缎铺路幛等极致行为。
今天,我们身边一些暴富起来的年轻富豪们,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丑剧。在某种富人文化形态之中,财富似乎只是一种炫耀的手段或道具,如同自然界的雄孔雀炫耀尾羽般的原始,满足的也只是最为低级的生活情趣。一些富人,更在乎攀比自己的身家财产,更愿意“秀”自己的名车别墅,甚至变态地炫耀自己的糜烂生活。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竞争,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有多好。
幸运的是,富人的天性并不等于丑恶,富人文化的基因也绝非低俗。更多的富人已经开始觉醒,他们正在重新审视自身财富的力量,重新反思财富如何给自己带来快乐。很快,一些富人已经发现了慈善的快乐感,来得那么的持续和令人陶醉,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也竟然是从未体验过的如此美好。而且,一旦他们体验到了其乐无穷,他们就醉心于这个崭新的领域。此时,人类竞争的天性或将引发慈善竞争。
慈善榜,只是重构富人文化的“引子”,我们已经再也无法漠视它的积极意义。财富,竞争,慈善,文化——这样一组内涵丰富多彩的词汇组合,暂时还难以展示它们的神秘力量,但很快就会令中国社会感受惊喜。同样是一笔财富,同样是一场竞争,一旦注入了慈善,就立刻成为一种新的富人文化,一种将要改变中国社会的力量。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宣华华)
什么阻碍中国富豪行善?
——中国的慈善困境不仅仅是企业或富豪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的问题。
慈善税收政策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最大阻力
根据国内相关法规,捐款个人和企业只有捐献给官方指定的慈善组织,才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税前的全额或部分扣除,并且捐赠金额如果超过个人和企业当年税前所得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所得税。>>>详细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愿意慈善或公益?
在发达国家,与税收相关的捐赠制度可以归纳为一疏二堵。一疏,即个人和企业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可以获得免税待遇;二堵,是指用高额的遗产税对资产继承进行限制。>>>详细
市政协委员——行善不该这样难
“前一段时间我们给某个省捐款,准备建两所小学,但是60万元善款捐出去后一直没有回音,后来一打听,真正落到学校的只有8万元。到现在他们也说不清其它的钱究竟到了哪里。”>>>详细
网评1+1
让人人栖息社会之怀抱 (新华网)
短信改变命运。豆洪波,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积劳成疾,病倒在讲台上。医生对他的诊断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重症贫血,继而引发肾衰竭,唯一生机是进行肾移植。然而,数十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对于这位月收入仅有数百元的乡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2月13日上午,一则由山里娃“发起”的生命大救助的募捐短信传遍重庆。当天,当地报纸、网络等媒体也纷纷刊载了这一倡议。谁也不会想到,不到四天各类捐款达到预计治疗费用的40万元,有两万多人次参与短信捐款。
而就在此前,平时与豆洪波亲如家人的一些学生本着“一定要救活老师”的愿望,自发行动起来,想方设法为老师筹钱治病。近一半的孩子从家里抬上几十斤玉米到集市叫卖,有的孩子卖掉攒了几个星期的鸡蛋……终于凑足一千多元医药费,委托学校送到老师病床前。
一个是40万元,一个是一千元。对比这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数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动员社会和“动员熟人”对于一个急需救助的人来说有着怎样的优势。
应该说,救济一个已经被媒体充分关注的不幸者是容易的,真正的挑战是绝大多数并不为人所知的贫病者。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救济仍只处于起步阶段。从这次募捐活动可以看出,通过短信捐款这一模式,由社会主导的募捐有着不可低估的效率。和以往由政府部门动员的募捐相比,这种募捐形式更符合一个公民社会的自主精神。显然,这种轻便的捐赠,与以往“摊派式募捐”或者“运动式募捐”相比,既可最大限度、最有效率地动员捐赠者,也更符合人们“爱我所爱”的本性。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的发达与捐赠渠道同样可以打破政府部门募捐失灵或救济缺席的困局。从豆洪波绝处逢生的遭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真正缺少的不是慈善精神,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从容行善的途径。
如德鲁克所言,人类作为“政治与社会的存在”,必须有功能正常的社会。没有人会把一群在船只失事时无组织的、惊恐奔跑的人叫做一个“社会”。那儿尽管有一群人,但是那儿并不存在社会。与此相反,这种恐慌的直接原由便是“社会的崩溃”。正因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泰坦尼克号》震撼中国人心的不仅是爱情,更有人们在大难临头时井然有序的逃离———如德鲁克所说,克服沉船恐慌的唯一途径,是要用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纪律、社会权利和社会组织来重建一个社会。
从近几年来如火如荼的短信投票,到连日来救助豆洪波的短信捐款,短信无疑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建设公共空间的有力工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诞生与发展,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的孕育。从本质上说,新文明的孕育首先得益于在旧有秩序中生长出一种新的社会网络与新的秩序———尽管这种科技同样会强化既有秩序。
所以,当人们热衷于谈“新经济”、“新农村”时,对于今日中国来说,一个“新社会”默无声息的成长更应值得我们关注。如果说法治的目的是要制止人性中的恶,那么一个“新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善良与担当,让人性的光辉彼此照耀,让人人栖息于社会之怀抱,所有“无根的个人”或者弃儿不再举目无亲亦无社会。
网评1+1
栏目宗旨
“网评1+1”为千龙网原创稿件栏目,旨在针对近期的新闻热点、焦点,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新闻热点、焦点,迅速、及时发出本网的声音。
投稿须知
围绕近期发生的事件和新闻热点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新闻热点进行评论,观点鲜明,行文力求尖锐、深刻。来稿请注明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4686971电子信箱:review@mail.21dnn.com近期评论选题提示北京地区发生的新闻热点。
评论精选
千龙网:中国大学名落百强当知耻而后勇
千龙网:“先抢救后缴费”听起来很美
千龙网:降低诉讼费须防产生“时间成本”
千龙网:殡葬暴利莫非要人“死不起”?
千龙网:鸡蛋遭哄抢与道德临界点
千龙网:追星女孩老父自杀 一盘下错的棋
千龙网:大学课程进高中是“教育倒置”
千龙网:干涸,一个并非遥远的水噩耗
千龙网:“清明”腐败蚕食社会健康肌体
千龙网:自行车防盗应在“防”字上下功夫
千龙网:渴望能当一个“傻傻的”消费者
千龙网:谁的眼泪能唤醒沦落的医德?
千龙网:舆论应该让不排队者感到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