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中规定,医生为患者开处方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医生开处方时必须字迹清楚,不允许控制处方外流等。近日,记者走访哈市部分医院发现,目前一些医院的医生开具处方时依然“龙飞凤舞”,而且有些药品在外面药店很难买到。
12日10时许,记者来到南岗区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记者对医生表示想直接开一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大概由于等候的病人多,医生并没有给记者进行诊断并核实病情,也没有询问是否有病历,而是直接在“诊断”一栏写上了“过敏性鼻炎”,并在一张处方笺上写了两种药名。
拿了处方后,记者来到人民同泰药店买药,可售药员看了半天也没能猜出医生到底写的是什么药,最后记者只好返回医院询问,该医生告诉记者两种药分别是“伯克纳气雾剂”和“仙特明片”。回到药店后,售药员告诉记者,该药店没有这两种药。
开“残方”控制处方外流
新《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院不得以“密码处方”等形式控制处方外流,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一些医院虽然不再开“密码处方”,但这种处方在药店依然买不到药。
近日,记者因出现失眠、心悸等症状来到南岗区某大型三甲中医院内科,该科一位医生在给记者看完病后,在医疗手册上写了很多种药物,并告诉记者,一共开了七天的药量,是冲剂,每天分两次冲服。在手册上记者看到,这位医生开具的药品包括炒枣仁、柴胡、香附等12种中药。
拿着这张药方,记者来到道里区新药特药商店的中药饮片柜台,售药员看了药方后告诉记者,这些药抓不了,“处方上根本没标明每种药要抓多大的量,她给你开的是他们医院自己做的浓缩制剂,在每袋药品包装上会有里面的含量。”“怪不得你把处方带出来了,这种‘残方’哪个药店也抓不出来啊。”这位售药员说。
据这位售药员介绍,某些中医院将自己的处方控制得很严,以前是把药名用数字代替,后来不允许了,便开简易方或“残方”,只有医院内部能看懂,患者拿走也没用。“更有甚者,有些医生开饮片时会故意多开或少开一种,而且根本不在处方里写怎么服用,然后告诉患者取药时药局的人会教你如何使用,而患者如果在外面抓就可能吃错药。”
处方真的能管住吗?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目前一些医院在开处方等方面已经有所收敛,但不开通用名、暗中控制处方外流等现象还是存在,不得不让人担心:这会不会再次将新办法架空呢?
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对于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只写通用名,是不是会降低医生的工作效率,像新康泰克的通用名是“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冗长的通用名对医生的记忆力也是挑战。
而且如果医生只开通用名,至少带来两种风险:其一,可能导致交费混乱。不同品牌价格不同,医院划价后,药房拿了另一品牌的药怎么办?其二,可能使商业贿赂的端口后移:医生开出通用名药品后,使用哪一品牌药品的决定权,就完全落在药房工作人员手中。
链接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无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处方书写必须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