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悦飞、陈穗华、林静通讯员何琴)广州首条水上巴士开通,在经过轰轰烈烈的三天之后,昨日恢复平静,“银发族”已让位“上班族”、“上学族”。
昨天是珠江水上巴士正常收费运营的第一天。记者上午在中大码头和芳村码头发现,前几日清一色的“银发族”现象已经消失,排队长龙也已经不见,候船室里只有十几个人,不是办事的就是上班的。
第二班从中大码头出发的水巴,有20位乘客,其中八成以上是赶往天字、西堤和芳村上班和上学的人。来自市客轮公司的统计显示,昨日共计73个航班,共运输了6205名。
人大代表及市民把脉水巴
本报讯(记者蒋悦飞、陈穗华、林静通讯员何琴)热热闹闹的三天过去了,无论是市民、乘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客轮公司,最关心的是,这条水上巴士能够走多远?十余位广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试乘了水上巴士之后,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增开线路、延长时间、政府补贴、联程优惠等各种措施。
建议1
如何尽快地扩大水上巴士的网络,使珠江两岸的居民享受水上巴士带来的便利,是众位代表的一致心声。首倡水上巴士的人大代表孙时生认为,水巴应该优化线路,以形成一个与陆上交通连接的水上交通网络。他建议,水上巴士可西至大坦沙、花都,东至珠江新城、琶洲会展中心、黄埔军校、广州大学城等地。在这些地方增加水巴,不仅方便人们出行,同时大大增加客流量,解决水巴的客源需求。
建议2
从前几天水上巴士变成珠江日游线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有市民建议将水上巴士线路进行精细化划分,分为公益性的“水上通勤巴士线”与经营性的“水上观光巴士线”两种线路,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区段使用者的出行需求。这位乘客表示,此前开展得比较红火的“珠江游”主要集中于夜间活动,日间的“珠江游”市场却基本上是空白。建设“水上观光巴士线”可以融合“珠江游”与“一日游”的特点,并通过联票、通票等定价策略,促进岸上经营点与水上观光的互动式发展。
建议3此次水上巴士重出江湖,如何保持生命力?业内人士指出,油耗成本占水巴总成本的三分之二,此前水上客运航线退市正是因为油价太高,当时柴油每吨1200元,而现在每吨5400元,压力显而易见。对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行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水上巴士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有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是完全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