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立志、胡瑛)自从上世纪末商品房开始在城市出现,人们从单位大院悄悄迁出,“从猫眼看邻居”,“老死不相往来”,冷漠的邻里关系就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符号与叹息。但昨天,美林湖畔小区的业主与居委会却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场“新睦邻主张”——敲门日活动,“你好,我们是邻居。
邻居敲开你的门
昨日上午9时,“敲门日”活动开始了,美林湖畔T29栋楼长李政、居委会工作者阿辉及前进街派出所民警桂明组成了第一小分队。
“你好,我们是邻居。”李政笑眯眯地敲开了业主黄先生的家门,并向他递上橘红色的居委会联系卡。一开始黄先生显得很警惕,在明白了活动目的后,黄先生高兴地收下联系卡,并认真地在社区睦邻卡上填写了个人资料。黄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平时早出晚归忙于工作,除了同层的业主之间比较相熟外,他与其他业主基本不认识,也没有什么来往。“之前我只知道成立了居委会,但具体在什么位置,电话号码是多少我都不清楚。现在有了联系卡就方便多了,以后邻里之间遇到什么事可以直接向居委会反映,有治安问题就找民警,搞这个活动真的很有必要。”
九成业主欢迎“敲门”
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收到联系卡的业主们都对“敲门”之举表示支持。604的业主陈女士来自湖北,她十分热情地邀请众人进屋做客。陈女士说她是2005年入住该栋楼的,但直到现在与周围的邻居也不怎么认识。“大家见面一般都不打招呼,有什么问题都是通过楼长‘中转’,业主之间交流很少”,陈女士感慨道:“希望居委会多组织一些活动,增加邻里之间的往来,否则关系太淡漠了。”
在记者下午发稿时为止,记者了解到,敲门日活动仍在继续,不过居委会的张主任告诉记者,“今天的收获非常大,只要有人在家,90%以上都开了门,并留下联系方式,有的热心人士还表示,以后有社区活动一定参加。”
居委会想增强业主间沟通
居委会主任张碧娟告诉记者,“敲门日”活动由小区内各栋楼长牵头组织,向所在单元业主发放印有居委会办公电话、博客地址的联系卡,同时还要让业主们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及房间号统一登记在“社区睦邻卡”上,通过此举可以让业主们知道究竟是什么人生活在自己周围。该活动一方面想要加强居委会与业主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目的是增进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希望通过该活动培养邻里间的伙伴关系,增进情感沟通。
“敲门”是对现代人际关系的超越广州市社科院彭澎研究员认为,“传统的邻里关系是互助性的,在以平房街道社区为主的居住时代,谁家有点什么事情,大家都会彼此帮忙,相互关照。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虽然人们居住的范围越来越集中,但彼此之间却感到越来越陌生,这种传统的互助性的邻里关系慢慢被‘老死不相往来,猫眼看邻居’的冷漠的关系所取代了。”“敲门日”活动,打破了现代城市的邻里之间的疏远关系,增加邻里之间的相互沟通,其实城市居民之间内心还是非常愿意交往的,但就是没有人迈出认识的第一步,敲门活动算是对现代这种矛盾人际关系的一种超越,也可以说是城市社区新邻里关系的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