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长江没水喝,守着长江没鱼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长江正面临着水质整体恶化、水生态不断退化的问题。”昨天下午,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博士告诉记者,要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资源恶化的势头,就必须尽快打破目前多头管理的“九龙治水”局面,建立起一个直属于国务院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机构。
昨天上午,第二届“长江论坛”在长沙拉开帷幕,“流域综合管理”成为论坛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问题: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由于三峡水库的点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的总体纳污能力下降,水体营养指标浓度上升。前天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指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的水资源保护和防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报告的主编之一、长江论坛秘书长、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翁立达告诉记者,目前三峡库区水体中部分营养指标的浓度已达到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水平,这使得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在每年春夏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水的富营养化)。
除了三峡大坝,长江水质恶化更多来自污染。李利锋告诉记者,长江沿线每座大城市下游都存在严重污染带,断断续续有600多公里。李利锋还透露了一个数字,上世纪50年代长江的年捕鱼量是50万吨,而现在只剩下几万吨。
“你去问沿江的老百姓,他们还能吃到长江里的鱼吗?吃不到。他们还敢吃长江里的鱼吗?不敢吃。以前提起河流污染就说‘守着淮河没水喝’,现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太湖、江苏等地,也面临着‘守着长江没水喝’的问题。”李利锋说。
症结:“九龙治水”反而不利治水
“现行长江水管理机制和体制不能完全适应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这正是长江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一大症结。”李利锋博士说。
根据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在论坛上透露的数字,目前长江干流和支流上共建有4万多座水库,在建的还有2400多座。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表示,在全球几大流域之中,这是他所知道的水库数量最多的。另外,长江上在建的大坝还有100多座,居世界第二位。
对此,李利锋认为,长江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水库和大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头管理。《长江保护和发展报告》也认为,由于缺乏全局和长远的统筹考虑,上游水电建设“跑马圈地”,开发过度、无序开发和不合理开发问题严重。
李利锋说,目前能够对长江实施管理的部门包括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以及卫生部等,还包括沿江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的下属机构,根本无法在保护长江方面有效协调其他部委。
对策:尽快建立“长江管委会”
“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委员会”并不是新名词。早在2001年11月,水利部提交给国务院审议的《水法(送审稿)》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2003年3月,有关部门建言将长江水利委员会改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长江管理委员会)。
李利锋则告诉记者,对大河流实施流域综合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流行的做法。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也提出了建立长江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建议认为,长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应直属国务院领导,委员应包含中央有关部委、流域内各地方政府领导,主要利益相关企业以及专家学者和民间组织等,将长江流域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纳入流域综合管理的目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政水资源局局长刘振胜认为,只有由中央来牵头,沿江各省市参加,才能尽快扭转目前长江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以及互不协调的局面。作者:晨报特派记者杨育才长沙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