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深山里走出的穷孩子,赤手空拳到江浙拼出了一片天;坐拥数千万资产,依然不改农民本色,他的价值观依旧简单朴实:为家乡、为乡亲的致富带头服务。他就是万州区罗田镇的“新型农民”黄建国。将一个大山深处的“光石板村”,带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老板村”,这就是黄建国“导演”的奇迹。勤劳致富成为小老板
渝鄂交界处的罗田镇距万州有2个多小时车程,从镇上出发,沿崎岖的山路颠簸近1小时,才能到达黄建国的老家新华村。
新华村的土地很贫瘠,当地人自嘲为“拉屎不生蛆”,在青石板上劳作,一锄挖下去,火星直冒;入夜,山风呼啸,野猪嚎叫。
在养猪、喂羊失败之后,1992年的冬天,黄建国和弟弟揣上了东拼西凑的400元钱,步行4个多小时,终于走出了大山,搭上了由湖北利川开往万州的客车。 经过5天5夜的奔波,兄弟俩来到“人间天堂”杭州。睡立交桥下、抬木头、搬砖块、运弃土,黄建国靠着勤劳和信誉,很快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拆房包工头,不少乡亲跟着黄建国干…… 2002年,黄建国在江苏常熟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拆房公司。2006年,在这个全国知名的服装工业基地,黄建国又建起了一家服装公司。
从大山里走出的黄建国,一步步进行着由“土”到“洋”、由“蛹”到“蝶”的嬗变。一人资助8个贫困孩子 2007年4月9日上午,天空飘着细雨,向成芳背着个背篓,从罗田镇马头乡三溪二组的家里,深一脚浅一脚赶往2里外的红星小学,背篓里装着一袋糯米和一大块腊肉。
向成芳是头天晚上打听到黄建国要到学校去的,当即就把礼物打好了包。6年来第一次见这个恩人,她思量着无论如何都要捎上自己的感谢。和向成芳一起赶到红星小学的,还有她16岁的儿子谭敏。2001年,因家境窘迫,正在红星小学四年级就读的谭敏面临辍学,黄建国及时伸出援手。连续6年的资助,谭敏已读到了龙驹中学高一。
这一天到红星小学来见黄建国的,还有他资助的另外7名孩子。从2001年开始,黄建国每年都会资助8名红星小学的学生,解决他们的全部书学费。“当初,听人说起老家的孩子读书很困难,我就通过一位亲戚,与红星小学取得了联系,进行点对点帮助。”黄建国说,目前,他正在与学校进一步沟通,准备扩大资助面,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而对于正在资助的学生,黄建国当场表态:“能读到什么程度,就支持到什么程度!”
在黄建国的一再婉拒下,向成芳的腊肉和糯米最终没能送出去,回家时,她的背篓里反而多了几样东西,那是黄建国带给孩子的字典、书包、笔记本……捐款20万铺就致富路
从罗田镇马头场到新华村,有一条简易的乡村公路,这条路的起点立着个醒目的标志牌——“建国路”,这是为感激黄建国出资修建了这条“经济线”,村民们自发立的牌。 新华村“藏”在海拔1200多米的的大山之中,因为不通公路,村民出行全靠一双脚,运送农用物资则是肩挑背驮。47岁的村民云克成回忆说,以前没公路时,一头猪要拉到马头场去卖,光搬运费都要120元。这还不算,还得给抬猪的4个劳动力买烟,到最后算下来,一头猪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有时候倒霉,还会遇着猪被抬死在路上,再原路抬回去。
2003年,听说村里要修连通镇上的村级公路,身在江苏的黄建国率先捐款20万元,并动员在杭州和常熟当老板的同村人又捐款10万元帮助家乡修路。当年,全村村民自己没掏一分钱,公路就修到了家门口,山里人由此走向了山外的大世界。40多名乡亲当上老板
江苏省常熟市佳顺拆房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道顺现有资产超过1000万元,面对这样的业绩,他时常感叹:“要不是建国当初的大力扶持,我还不晓得在哪里流浪!” 黄道顺家曾是新华村最穷的一户,当年他相亲时,因为家里没有床,只得把女方送到亲戚家借宿。 1994年,黄道顺离开大山,到杭州加入了黄建国的拆房队。见黄道顺是个人才,半年之后,黄建国就动员他出去自立门户。没有钱,黄建国给他借;没有人,黄建国为他组织了一帮兄弟伙;没有工程,黄建国把自己到手的工程无偿转给他做,挣多挣少由他得。在黄建国的鼓励之下,黄道顺也当起了拆房“小包工头”。 就在黄道顺刚刚当上小老板不到1个月,一名工人在拆房时不慎摔成腰部压缩性骨折,花去医疗费1.7万多元。黄道顺傻眼了,自己刚刚才从黄建国手中借得800元钱出来创业,且已全部用于购买拆房工具,哪里有钱支付这笔医疗费?就在这时,手中积蓄最多不过5万元的黄建国又站了出来,将1万元现金借给了黄道顺,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关键时刻受到黄建国扶持和恩惠的,何止黄道顺一人!在黄建国的带动下,共2502人的新华村有1000多人都到了江苏、浙江一带务工创业。其中,40多名乡亲当起了老板,资产上千万元的有4人,上百万元的就有30多人。重青报记者王萃实习生 周鸿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