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七社村民张天智的妻子告诉记者,“遮羞墙”建成后,她家沿路盖的三间砖瓦房大门正好被墙体挡住,连进出门都受到影响(4月11日摄)。 |
这是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九社的“遮羞墙”(4月11日摄)。 |
墙内墙外两样景 苦了农民
当地村民说,“遮羞墙”确实比原来的土墙要好看些,但对村民的实际生活没有带来好处,仅仅是个“面子”。记者采访中发现,就在被“遮羞墙”遮挡的村庄中,还有部分农户家里缺粮断水,生活极其贫困。
仁和村九社村民刘永发说,仁和村是干旱山区,村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他家里的11亩地连续几年基本没有收成,去年每个月都要买100多斤面粉,才能让全家5口人吃饱肚子。
仁和村九社社长赵兴彦告诉记者,九社有27户村民,很多人家里缺粮,一些没有壮劳力的家庭,生活更是困难。
村民说,几年前通往九社的水渠损坏,政府一直没有维修这段仅有2公里的水渠,村民只好自己挖渠引水灌溉,但由于渠道没有衬砌,水流不到地头全部渗入地下。他们介绍说,目前九社绝大多数耕地无法灌溉,部分农户已经弃耕。村民吃水要到9公里外的仁和村七社去拉。
村民告诉记者,建墙的砖头和水泥是乡上统一配送的,村民出劳力,不会做泥瓦活的村民,一天则要掏30元-40元钱雇泥瓦匠来砌墙。
陈井镇政府提供的材料表明,这个镇总人口1.2万人,截至2005年底,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4580人,占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当地乡镇干部透露,每建1米“遮羞墙”,仅材料造价就在100元左右。三条岘乡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这个乡建了400多米墙,材料投入近4万元。
修墙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做法” 政府辩解
永靖县扶贫办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称,由于当地村民的房子比较破旧,因此用墙来挡一挡,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做法。他还说,建墙是群众的自发行为,政府没有统一组织,建墙的费用也是由靠近马路的农户自己筹集的,政府没有投入。
三条岘乡乡长张晓林的说法则是:农民出劳力建墙,材料款全部由县财政负担。陈井镇一位干部说,建墙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县上统一组织实施,目的是保证村容整洁。
一些农户介绍,在当地要挡住一户农户的院落,一般要修十几米墙体,按照工程造价,要花1000多元钱,修墙的投入相当于部分农户半年的家庭收入。要不是政府提供材料,他们也没有经济能力去修这样没有任何用处的“遮盖墙”。
“建墙是为了美化村容!”永靖县一位副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两年来,永靖县利用境内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发“黄河三峡”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而兰刘公路是通往永靖的主要通道,在永靖境内长约45公里,永靖县目前在加紧对这条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和美化。他介绍说,建设这些墙体,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在政府的规划中,这些墙是“文化墙”。县上在规划这些墙体时,资金支出没有上会研究,是“几个人碰了个头,就定下来了”。
永靖县扶贫办一份文件在总结2006年永靖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时,提到县上当年“新建文化长廊1200米”。县扶贫办副主任介绍说,这些文化长廊就是沿兰刘公路的墙体。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