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坚持监督下去
川师“蜀之源”节能协会成立于今年3月,成立的目的是让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来建设节约型的校园。
目击 高校浪费现象严重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市内的其它几所高校食堂,发现每所高校的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都较为严重。
在电子科技大学,记者虽然发现“浪费粮食可耻”“请节约粮食”等标语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但是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大堆大堆的剩菜仍随处可见,甚至有整块红烧肉只咬了一小口就被扔了。该食堂负责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说,几乎每顿饭后,就餐的学生们都要“制造”出几大桶的潲水。
在西南交通大学一个食堂餐具回收处,师傅不停地将餐具里的剩饭剩菜倒进潲水桶。记者在食堂待了不到半小时,潲水桶就装得满满当当。看着剩鱼剩肉漂在桶里,实在感到可惜。师傅心疼地说:“每天都是这样的,我都习惯了。”
记者 赖波 见习记者 杨雪怡
短评
浪费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曾颖
大学生自发拍摄食堂里浪费粮食的图片用以规劝和教育有浪费粮食习惯的同学,最容易引出的一个反问便是:“这些饭菜都是我给了钱的,我浪费我的跟你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只在学校校园里会遇到,在饭馆和酒店中也会遇到。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某川菜馆因提醒顾客别点多了浪费,引来了相同的抢白和反问。而往往在这个时候,被反问者会被问住,陷入一种怪异的思维体系中——是啊,他浪费他的,与我有什么关系?这种思维,使得多数有心想规劝别人的人产生“多管闲事”的感觉,甚至怪自己多事。
但在国外,遭遇这种情况的结局却是两样。前不久,一位先富起来的朋友向我讲了他在德国就餐的奇遇,这对我在节约问题上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那位朋友在德国一家餐厅就餐,他按在国内养成的点菜习惯,点了几乎双倍于自己饭量的食物,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胃口,结果,直到结账时,他面前还剩许多食物,这时,邻座一位先生走过来,通过翻译对他说,你不应该浪费粮食。朋友就用了惯常的反问方式,说了“浪费的是自己的钱,关他什么事”之类的话。那人很愤怒地摇摇头走了,不一会儿就打电话叫来了社会保障局的官员,保障局的官员向那位朋友开出了60欧元的罚款单,并对他说:钱是你的,但资源却是社会的,你可以使用,但绝不可以浪费,你的浪费,与每个人都有关。
这个故事,让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后来,在文摘周报上,我还看过类似的报道,才知道,这样的事绝非个别现象。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资源日渐短缺的现状下,钱是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这种观念,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是,在对某些暂时还不懂节约的朋友的提醒中,多一些温馨平和的宣传,少一点凶巴巴的对抗,也许会更好些。这样,更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反浪费的行列中来。成都晚报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