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银行排队凸显服务“瓶颈”
文/楚天舒
城市里愈演愈烈的银行排队现象,经火爆股市加温后,“终于”惊动了监管部门。
4月18日,北京银监局下发指导意见,敦促所辖各中资银行改善服务,以缓解排队压力,甚至提出了高峰时柜台开工率要达到100%的具体要求。
按说,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早都“商业”了,部分还上了市,甚至是A+H,如此的“市场化”程度,面对排得心急火燎的客户长队该开几个窗口,怎么加快窗口流程,乃至如何增加网点、科学布局等,完全应该是银行“眼到手到”的工作,哪还用劳驾监管部门来出面“指导”?
但事情就是这么怪,而这种“怪”发生在外资银行已获准办理人民币业务的今天,就显得尤其之怪。
有人说排队是银行降低成本压缩网点之必然,有人说这标志着银行业务多元趋势发展迅猛,从正面看这都没错。以前银行主要用来存钱取钱,现在则包罗万象,从信用卡到证券理财,单单是水、电、煤气、养老保险、医疗统筹、罚款等交纳业务,就要消耗掉银行大量的系统资源,再加上网点“瘦身”、自助设备使用不足等,老百姓进银行排队、甚至排长队,似乎不足为奇。
但如果这队伍长到二百多号,排队长达数小时之久,面对网点内“暂停服务”的闲置窗口,“从容淡定”不急不忙的柜员、“谈笑风生”的大堂经理,怎能让已被套牢在这家或那家银行的百姓不怨声载道,而认为这是“必然”?
国内某门户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对银行服务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认为银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有明显的改进余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银行从人员配置到网点数量、布局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否则,你就不会看到比例不低的闲置窗口,以及比例亦不低的“无所事事”员工。而在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之外,根据需求对自身系统资源及业务种类数量进行科学统筹,更是缓解排长队现象的治本之策。
与动辄千亿万亿元的市值、资本规模相比,亿万客户给予的良好口碑、信用评价和价值认同,才是一个银行未来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资金面宽裕、硬件条件优越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卓越的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远比金融资源更为稀缺可贵,舍此,所谓世界一流银行,也只能徒有“世界级”身段,而无其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