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受害人丁某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5月14日是刘孝雨人生的一个转折。为什么“出事”的是刘孝雨?除了他心态的转变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从目前能采访到的与他接触较多的两个人的描述中,我们试图寻找一个答案,虽然这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
在向派出所报案称刘孝雨参与绑架勒索后,自由撰稿人丁某的生活也不再平静。他也是刘孝雨的熟人、“表面上的朋友”。在等待了一个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他。
他说,自己刚才去有关部门给被刘孝雨等人拿走的翡翠玉估价。吃过饭之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报案之前 哭了一个小时
记者:你吃饭的时候说自己报案前哭了一个小时?
丁某:的确!他们放了我以后,我一边慢慢走,一边流着泪。报案对我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我把很多因素都考虑进去了。
记者:什么因素?
丁某:孝雨本人的身份,我和他以及他身边的人的关系等等。
记者:你和刘孝雨是什么关系?听说是朋友。
丁某:个人关系不错,他帮过我。但只是表面上的朋友,我对他不是以心相待,算是熟人吧。
记者:你所说的痛苦抉择是不是因为这个关系或者因为他帮过你?
丁某:不是。是因为他和别人合起来弄我。我很恼火。
记者: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丁某:2003年的时候,当时他正跟一家媒体打官司。媒体朋友告诉了我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考虑到他是个名人,我也想去做个报道。后来在法庭上认识了刘孝雨,就开始接触。当时还有人跟我说,让我离刘孝雨远一点。
记者:那你刚认识的时候对刘孝雨怎么看?
丁某:感觉他挺憨直、开朗的。他是从农村出来的,身上有一种朴实和可爱。
以前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记者:有人让你离刘孝雨远一点,为什么你还是经常接触他呢?
丁某:当时我觉得他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给他写本书挺好的。虽然当时对于他有很多争议,但不管怎么说,他身上的文学价值还是挺高的。
记者:这种工作关系后来怎么转变为私人关系?
丁某:这里有个事情要说一下。我原来靠写稿挣了不少钱,后来迷上了电子游戏,我陷在里面不能自拔,导致倾家荡产。这个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过我,经常请我吃饭什么的,但我也请过他。这时我跟他保持看似很亲密的关系,但是后来慢慢疏远了。
记者:为什么?
丁某:他需要写什么东西,就经常叫我过去,我也从没拒绝。他会买烟买酒什么的。这本来是一种等值关系,大家都在完成自己的生活状态。但他却觉得我比他低半格。而且接触之后,我发现他人格上有缺陷。
记者:我能不能理解为,你是他依赖的写手?
丁某:你表达得很贴切。我是他的御用写手。
记者:你说他人格上的缺陷有哪些?
丁某:我觉得他沽名钓誉、妄自菲薄,经常会说一些大话。不少人都是跟他接触一段时间后就离开他了。
记者:关于对他的争议?
丁某:从我对他的了解,他拿小偷钱的几率几乎为零。不可能。
记者:你去报案跟他这些劣根性有关系吗?还是说完全是因为他打了你、拿走了你的东西?
丁某:不单纯是因为他打我,是全部叠加起来导致的。
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记者:你刚才说很多人跟他接触一段时间后都离开他,意思是他身边没什么朋友?
丁某:他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朋友。他接触的人很多、很杂,有很多人请他吃饭,但真正帮他的却没有。
记者:你跟他身边的人都接触过吗?
丁某:都接触过。他尤其不应该收现在这个徒弟(即犯罪嫌疑人之一的胡忠华)。
记者:为什么?
丁某:不是我一个人说,其他人背后也说,这个人是看中了他的知名度。
记者:你跟他的徒弟接触多吗?
丁某:接触得很少。但是大家在一起聊过天,他的徒弟经常会当我的面给刘孝雨洗脑,要他利用自己的名声挣钱,说他利用知名度可以做很多事。
记者:你的意思是刘孝雨这次出事跟他这个徒弟的洗脑有关系?
丁某:多少会有一些。
记者:在你跟他接触这几年,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丁某: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记者:那你接触过他的家里人没有?
丁某:没有。他父母年纪很大了。
不抓贼他就没有亮点
记者:对于刘孝雨的抓贼行为,你怎么看?
丁某:他这个人没什么文化,抓贼就是他的闪光点、他的精神依托,不抓贼他就没有亮点了。
记者:是一种精神依托?
丁某:对。但是我觉得他挺孤立的。
记者:你说的孤立是指什么?
丁某:他大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没有纪律、章程可依,所以很容易陷入争议中。而当陷入争议的时候,他的反驳又很无力,因为他身边没什么人。他挺可怜的。
记者:你是可怜他?
丁某:对。从内心讲,我不想怪刘孝雨。如果是他一个人对我做了那些事,我也不会去报案。我敢说,如果是孝雨一个人做了那些事,他一定会把我的东西还给我,但是跟别人一起他不会。
记者:如果有章程来约束刘孝雨,或者他并非单独行动,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些争议,他也不会出事?
丁某:……本报记者 卫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