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创意在文博会期间曾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倡议在香港与深圳之间海面上建立“回归门”的民间策划人钟健夫最近喜忧参半,喜的是“回归门”在文博会上展览后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忧的是至今没有任何机构或政府部门和他洽谈“回归门”建设一事。
文博会后无音讯
深港海面上建一座“回归门”,将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凝固成永恒的标志性建筑,钟健夫这一想法曾被深圳多家媒体报道。他表示,十余年前他就有了这个想法,并请来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轻工学院的专家做了设计。今年3月,深圳一媒体对此做了大篇幅报道后,被承接文博会创意馆的负责人看中,力邀他到文博会上做展览,“展位虽然免费,但我还是花了5000元左右做各种准备。”钟健夫表示,希望“回归门”成为深圳市的一项文化标志,不仅为香港回归献礼,也寄寓祖国早日统一。
和钟健夫同样搞创意文化的《深圳赋》作者,在参展文博会后立刻接下了两个“订单”,为两所城市书写《城市赋》。相比之下,“回归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到现在为止,和我联系的都是媒体,还没有一家公司或者政府部门联络我。”这多少让钟健夫有些失落,他认为,好不容易等到了创意时代,但由于观念的束缚,大众看中的都是大企业、大公司的设计,“个人的创意很难得到实现,而将民间的创意变成公共建筑很不容易”。
想放到红树林的海面上
根据设想,钟健夫的“回归门”想建在西部通道所在的海面附近,“不单纯是个门,里面还有广场博物馆等等”。至于这个永久性的建筑会否通过环保部门、海事部门的审批,钟健夫表示,最希望能放到红树林的海面上,“不过还没有想那么多,现在最关键的是找到甲方。”有不少朋友帮钟健夫出主意,建议他写信给南山区政府、盐田区政府、规划局及政府办公室,“我正在写信,希望到时候有人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对于民间创意转化为公共建筑的过程,钟健夫表示乐观,他认为人们的观念会慢慢改变,并非大公司才能有好创意,民间的创意有时更新鲜,“只是这个过程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探索。”
市民提醒“别污染海面”
对于“回归门”创意,市民有弹有赞,赞成的市民表示,“回归门”可成深圳一景,但反对的市民则表示担心,“建‘回归门’别污染了海面”。昨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海洋局一名工作人员,他表示,个人和企业都可以申请海面的使用,但首先要符合申请海域的功能区划,在符合的前提下经过专家环境评估和海域使用评估等审批流程才能正式批准。(记者 任笑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