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家长呼吁不要牺牲孩子的利益
选择高考所在地应变成学生的权利 努力减小高考地区差异
主持人:刚刚谈到的学籍制度是教育内部的问题,户籍制度则是国家经济政策上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呼吁越来越淡化户籍制度,外地人涌入大城市,甚至大城市的人也会支援别的城市,这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策略,响应这个策略,呼声就是慢慢淡化户籍,户籍淡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户籍不是高考的一个管卡,学籍制度可能就变成一个管卡,每个省有每个省不同的学籍制度,海南省是这样规定,湖北省是这样的规定,在这样规定之下,不可能把孩子统统送回老家去读,变成留守儿童。
| |
王烽:户籍制度根据政策气侯越来越松了,但是它作为封堵高考移民这个政策并不松,像吉林当时迁来的不行,身份证号是外地的,要在本省落户三年以上。虽然户籍政策松了,并不一定是取消户口制度。关键在于你怎么利用,包括学籍制度也是这样,它摆在这里,是松还是紧在于各级政府是怎么利用这个制度,到底是以封堵高考移民为主还是为了解决像陆女士这样的正常流动为主。虽然制度都在这里,但是要求不一样,倾向也不一样。学籍制度相对来说比户籍制度好,简单一些,应该简单一些。因为学籍制度是教育领域内部的事情,而户籍制度是整个社会层面的事情,更复杂。每个省现在出台的都是封堵高考移民政策,一个是学籍,一个是户籍,每个省情况不一样,北京对学籍要求松一些,明确写出来的是正式户口就可以。
陆女士:要我说还是不同时期侧重点不一样,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还往农村流动,因为农村有饭吃,现在大家在哪里,重点一家一个孩子,学校要多少钱,家长赶紧掏出去,这个钱好挣,现在大家把重点落在这里。我真得呼吁,以学生家长,以孩子妈妈的身份呼吁一下,大家不要这样利用教育。伤害谁都好,不要伤害到孩子。
王烽:高考移民本身跨省参加高考,这种选择,法律也允许他,他并不违法,而且这也是他一种权利。应该说各省分数线不一样,你这录取分数线低我就往这里来。像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陆女士在这里说的时候,我在想,越研究这个事情的人越不容易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因为容易追溯到其他的制度,相关的深层次的东西上,对我们来说解决当前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现在政策走向的变化等等,我都可以说,都可以给大家留很多的希望,也就是说现在的政策越来越人性化,以人为本,成为很明显的走向。
但是如果解决具体问题的话,一时解决不了。像这个情况,家长坐在这里,希望有一个答案,像我们学者是很不容易给一个答案的。除非把负责招生办的那些人找来,也许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主持人:王老师,那么您对高考制度的一个愿景是什么,您希望这个制度朝什么方向改革?
王烽:从理想的状况来看,改革后应该不存在所谓的高考移民,都算是正常流动。家长或者学生选择自己接受教育和选择学校有这种权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当然这个得一步一步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实现。近期的如果学校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而政府的招生计划色彩能够再淡一些的话,有利于平衡各地的分数线差异。如果这样的话,高考移民这些政策仍然能解决了,用不了又堵又围的政策。
陆女士:我上大三的时候,我们国家提高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一个大连外语学院教政治经济学的老师,现在想不起来姓什么,只记得这个人是很魁梧的人,我记得是阶梯教室两个班还是四个班合上的政治经济学,他说四个现代化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没有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当时他是作为一个学者,他表达他的观点,但是那个时候,过了二十多年,他当时说这句话肯定有他的学术依据,但是他这句话真是伴随我很多年,我经常不断地想起来这句话。我现实生活当中确实碰到一些问题,他当时说的真得很正确,没有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
主持人:今天请来的王老师和陆女士都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的情况,给我们分析了外地考生所面临的高考地区差异带来的障碍。其实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衷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孩子,关注他们的情况,关注他们的未来,不要让他们在这样一个高考地区差异性的制度下成为高考制度瑕疵的牺牲品,希望让每个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将来不管政策还是制度如何改变都能满足这些孩子获得教育的权利,希望让教育更加地公平性。今天的问题一时之间不可能解决的,但是当我们的网友还有社会各界的专家,还有学者越来越关注的时候,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当关注的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有一些方法,有一些理论也会出现,也会人性化。高考经历了30年,应该说是朝着更人文,更加富有关怀性的方向去发展,今天非常感谢王老师,也感谢陆女士参与,我们还将在后续的报道中将高考移民,将外地考生在本地面临的困难,加进我们的专题,加进后续的关注当中,也感谢所有网友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