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资源统筹与服务优化相结合 社区卫生服务公平高效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之三

  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实现了资源的集中集约利用,而产生的是“1+1>2”的效果。武侯区在推进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中,城乡卫生资源的大统筹,不仅有效整合、深度挖掘社区卫生资源,还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公平、优质、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启了武侯城乡均质卫生的新天地。

  从2000年以来,武侯区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试验区,围绕“公益”、“公平”、“统筹”的主题,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新路。2006年,武侯区以98.02的高分,获得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考评的第一名。辖区玉林、晋阳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机构”。

  统筹资源 提高城乡资源的利用率

  一个原来地处黄金口岸的办公用房,如果用于商业开发,可以获益数百万元,但武侯区却将它“低效率”利用,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场所,这样做值吗?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既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聚集能力,更要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方便的公共用地,两者之间如何协调?

  武侯区委、区政府认为,谋求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武侯区将有限的社区卫生资源统筹使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62岁的徐开成婆婆家住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小区,是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从家里出发,只需步行5分钟,她就可以到中心看病和拿药。

  为了方便更多像徐婆婆这样的老年人就近诊治,武侯区在制订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时,合理确定布局及规模,综合考虑空间、时间、心理距离等因素,打造“15分钟服务圈”,使90%以上的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07年3月8日,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武侯区按照3万—5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覆盖的居民区,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小天竺街道办事处办公用房,因区域重新规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用地转为新成立的跳伞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方便的就医场地。而这块地地处黄金口岸,如果用于商业开发,可以获益数百万元。

  在涉农街道,武侯区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医院剥离,将原簇桥派出所用房交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中心从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出;原金花村办公室交金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中心从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迁出;机投医院直接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增的涉农街道办事处簇锦街道和华兴街道,武侯区也将分别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新增的半边街、铁佛两个农民新居,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要求,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全区13个街道(包括涉农街道)已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侯区提出,两年内不撤建制的村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农民也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15分钟服务圈”便捷的服务。

  统筹政策 聚集政府的服务合力

  近年来武侯区逐年加大了社区卫生财政投入。2007年,武侯区按照每万人配备8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测算,需要经费约2000万元,设备更新、维护费200万元等费用,加上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将投入的经费为3930万元,扣除收入部分,实际需要增加投入约2000万元,武侯区如何做到“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经济地花钱,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难题,还使资金实现了高效利用。

  武侯区积极整合街道、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将一项项惠民措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平台,落实到千家万户,使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公平、优质、高效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共建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多元化

  政府打捆花钱,涉及居民卫生医疗等环节的资金也实现了集中使用。武侯区财政局从1999年就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2002-2005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94万元。区卫生局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投入资金350万元。2006年全区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达14.3万元/万人。

  多年来,武侯区各街道办事处不仅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积极协调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业务用房和资金难题,创立了“街道社区共建模式”。

  2000年至2006年期间,武侯区各街道办事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投入专项资金16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多元化投资的渠道。2006年以来,火车南站街道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火南辖区弱势群体补充医疗救助办法》,在辖区弱势群体中开展了医疗救助活动,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街道全年虽为此花费30余万元,但却解决了低保人员和特困残疾人的普通门诊、家庭病床、重大疾病住院等救助难题,实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政策合力 搭建惠民平台

  武侯区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惠民平台,逐步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贫困人员医疗救助和关爱系统建设,先后实施了中英UHPP项目、中加合作项目;出台了《武侯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实施意见》、《武侯区城镇“孤老”和“五保”人员医疗救助服务实施办法》等。各街道办事处也对辖区居民实施了基本医疗免补及保险缴费补贴。

  该区将分散在区劳动、残联、计生等为群众服务的职能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落到实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2000年起,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社保定点机构。区计生局到2005年底撤销了全部计生服务站,将其职能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计生、卫生服务合一运行;区民政局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疗救助的“看门人”,实行救助费用“预付制”,进一步降低门槛,方便群众;区残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残疾人康复站,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这样实现了资源整合,发挥了整体效能,达到了1+1﹥2的结果。

  该区出台了《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组织管理规范》,依托辖区内卫生资源,逐步搭建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格局。

  药品“零差率” 政府补贴 杜绝“以药养医”

  2007年3月25日,武侯区正式启动社区药品“零差率”改革,户籍地、居住地均在武侯区区域内的居民,带上有关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以户为单位的“就医卡”后,凭证到社区卫生中心看病,就可以享受药品优惠以及健康档案、双向转诊等便民服务。

  据悉,该区推行的药品“零差率”改革,涉及450种社区卫生基本用药,由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同一药品同一价格。武侯区卫生局局长杨小明介绍说,“零差率”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损失的药品差价,全部由政府补贴,从而扭转了社区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药品定价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分开,社区药价比大医院的更便宜,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一举措,让武侯区57万人都可以享受“零差率”优惠,看病购药,可比过去便宜约20%。而政府为此安排了6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补贴。

  政府为城乡社区居民看病就医买单,投入不多,却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统筹服务 构筑“正金字塔”塔基

  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保障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现了“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何和社区居民不断细化的卫生需求有效衔接?如何建立起公共卫生服务的“正金字塔”合理结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不断提升,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如何同步提升?推进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武侯区不仅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还不断统筹社区的优质卫生人员资源,建立起专业队伍培养机制,打造出优质高效的武侯社区卫生服务品牌。

  家庭医生 把病“管”起来

  过去,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小而全,参照大医院设立了许多专科,可效果却不理想。武侯区卫生局副局长田军把这种服务模式形象地比作“蜂窝煤式”的服务,而社区卫生需要的是医疗和预防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解决病人的病痛,还要让病人知晓后如何防治。这样的转变,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2000年,武侯区玉林卫生服务中心引入了中加合作项目,全科医生的服务理念为社区卫生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一对一”的家庭医生包干负责制和双向转诊、社区首诊制等多项医疗服务和管理方式,真正把社区居民的病“管”了起来。

  在武侯区许多居民小区门口,都可看到一块牌子,上面贴着社区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一个医疗小组的照片和电话,分片负责若干个居民小区的卫生保健宣传、急诊救治等。医疗小组每个人的电话都是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片医”。

  构建信息平台 近距离贴近社区居民

  武侯区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科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具有“电子病历”功能的信息化系统,方便、快捷、准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和随访。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有预警功能,如果哪个病人随访时间快到了,他的档案就会变成紫色;如果时间超过了,就会变成红色并不停闪烁,以此提醒医生。

  据悉,武侯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挂号、收费、诊疗等,所有中心均建立了以计算机局域网为基础的全面管理和服务流程;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十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规范,不仅提高了服务的技术含量,还帮助社区居民提高了健康维护的自我意识。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慢性病管理规范的标准化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今年初,武侯区还启动针对困难群体的社区“一键通”服务,切实为社区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空巢老人”等人群在就医、看护、健康咨询、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方面所需要的便捷服务。“一键通”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的终端,有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按键,分别对应社会治安、日常家务、社区卫生等不同的服务事项,需要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只需轻轻一按对应键,就有医生及时上门服务。

  中医药进社区 发挥简便廉验优势

  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中医药医务人员33人,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中医药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等中医技术,并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活动。

  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该区还积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就近享有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目前,武侯区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精心打造中医馆,该中心由医术精湛的“成都市十大名老中医”周大泉带领的中医药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内科、妇科、儿科、骨科、康复等诊疗服务,配备中草药520种,中成药247种,以方便、质优、价廉的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中医门诊量约占中心总门诊量的40%。

  采访札记

  统筹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小病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城市居民看病就医打开了一扇窗口。这窗口要温暖如家,不仅要有硬件,还要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一张张笑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是“形象工程”,在这扇窗口的背后,集聚着各类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形成的合力。要让社区居民小病愿意进社区,服务的统筹就显得尤为重要。

  武侯区推进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从统筹的角度,不仅有效整合了区域内的各类卫生资源,还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不到位的种种“肠梗阻”:改革的渐进性,解决了规划执行的持续性难题;体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动力不足难题;资金的补足到位,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难题。“六位一体”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特困救助、社区服务“一键通”……,使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党和政府惠民、为民的平台。

  统筹后的实效,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上得到了体现。

  采写 张瑞琴 杨平 陈伟 王眉灵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和公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