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良谈当年的旅行纯粹是觉得有一种很特殊的国家感情。 |
我希望现在年轻人能多到内地去,有时间拿着背包就可以去
主持人:香港的年轻人尤其是在80年代的人,经历了十年回归期,他们面对内地会是什么样的角度,会把内地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地区来高度吗?
刘细良: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进去的,可以这样讲,我们成长的年代,80年代进大学,那个时候中国刚从文革出来,我们都愿意去内地旅行的,拿两千块钱长途的旅行,走到很多省份,很穷的地方,越穷的地方越去,那是80年代香港大学生的取向,现在不是这样。
主持人:如果旅行得很少,估计去工作更少。
刘细良:多,因为跟香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工作越多。年轻人来讲,我发现本土的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更强。很难总结出一个真正什么原因,我刚才说的是一些现象,他们都不喜欢去中国大陆旅游的。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旅游不是纯粹是欢乐,是从感性的层面认识中国,我们那个时候去贵州,去云南,去四川、山西这些地方,也想知道想象中的中国是什么样,从来没有看见。感性的认识对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而不是纯粹是从官方的文件、宣传去认识这个地方。现在年轻人我希望他们能多到内地去跑,不问什么原因,有时间去跑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参加旅游团的,拿着背包就可以去了。
主持人:我知道您很喜欢旅游,有很好的旅游评论,您主张要带着偏见去旅游,我们就局限在香港来说,以大陆人的眼光看香港,应该怎么来看香港?
刘细良:刚才说80年代通过媒体认识香港,媒体认识香港有两个特殊性,第一香港的治安很差,看了很多警察片、黑帮片,街上都是黑帮横行,警察没有力的。这是错的。香港是一个城市管理比较好,在亚洲地区比较先进的地方。第二是东京跟香港是比较小,都是亚洲地区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比较好的。第三是消费城市,内地人来香港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来消费,可是他们从来没有了解香港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它是一个殖民统治的城市,也是亚洲里跟西方文化接触比较密集,一直到1997年,也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这样的一个地方它的特殊性不是纯粹是一个消费的城市,它的现代性是很特殊的。比如说它的现代性,随着市政管理之外,它的法制,法律观念是现代性的一部分。第二整个地方的发展策略很有趣的,香港开发的土地,整个香港地,开发的土地只有30%左右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保留做郊游公园,内地人不会做郊游公园。香港英国留下来的东西,不会开发土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香港去郊游这么方便,我们坐大约30分钟的车就可以到郊区,就是因为本来那个地方是郊区的,应该开发掉的,它保留下来的,成为郊游公园。我知道内地朋友,我跟他们说,你们应该走走麦理浩街,麦理浩街指得是港督,以前港督很重视香港的绿化环境和郊野公园,其中一个是麦理浩。他有一条贯彻香港的九龙新界不同岛不同路径就是爬山的,这是从来没有人了解的,香港的历史是一个海岛的地方,两百多个岛。你去了一次两次以后,就应该去了解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香港的海岛很有趣的,有海,有一些小渔船,比如说去南亚岛,有鱼排,可以从海湾爬山到另外一个海湾,坐船回香港,很方便,坐船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另外一个世界。内地的朋友应该多多去看,在国际舞台上看到香港就是这样。另外一面,很少去挖的一面,香港有很好的郊游公园。
主持人:这可能都算是城市的文化,如果要把香港的城市文化做一个简单的归类的话,您会怎么描述香港文化?
刘细良:以前有一次跟陈冠中说,说香港是一个杂种,就是不同东西混在一起,混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比如你去香港的茶餐厅,根本不是西餐来的,本来是西方的糕点传到广州,将它本土化,再加上香港中国人的口味就变成港氏茶餐厅。可是它有两个特色,混种的文化里,他消化灵活很多,因为它需要把不同的东西混起来,没有很固定的,跟内地中原为主的意识形体完全不一样。本身海外的华人,像泰国,年轻的都是一样,他们跟泰国的文化混在一起,你去马来西亚,他们吃的东西马来西亚的菜芯,就是华人跟本地混在一起的。香港也是一样,沿海的城市,香港、澳门,更讲究是吃,他们去曼谷,去长崎。香港这方面有一种混种文化的特色,所以它的变化灵活性很强,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采访香港的家具,我们有很有趣的家具,比如子武墙,是箱子来的,上面可以拿出来睡觉,推回去的话,整个板拿下来可以当书册,下面可以当你的姐姐睡在上面。有灵活的变化。比如香港看见的节凳,因为我们空间太小,这就是发展出很多这样的家具出来,就是扎得很低的。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旺角,这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以前是九龙城寨,现在是旺角,是全世界人口跟它的平方米相乘,每一平方米最多人存在的地区。这个就是香港文化的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