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解悦)会议提出: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把发展服务经济作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战略支点,到2010年,服务经济要达到三个“5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比重达到50%,确立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地位
市委昨天召开全市服务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分析全市服务经济发展,推动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
1—5月份,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90亿元,增长1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为48%,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4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同比增长近96%。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信息传输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增长118%和102%。
在听取有关区县和部门汇报后,罗志军说,南京服务业发展趋势良好,成效显著,但服务业总体上仍面临挑战和危机,集中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够快、投入力度不够大、工作力度不够强。罗志军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南京来说,加速发展服务经济,就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去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增长41.2%,高出全市平均增幅;全市新增就业人数80%以上集中在服务业;群众收入提高也主要来源于服务业。从南京的环境容量和土地容量来看,发展服务经济,既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任务要求。罗志军强调,南京发展服务经济,前提是长期坚持二、三产业并举,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拓展更大空间,同时坚持把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作为发展方向,通过提升现代服务业更好地支持先进制造业。
罗志军要求,围绕建设高水平的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力构建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到2010年,服务经济要达到三个“5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比重达到50%,与建成以区县为单位、惠及全市人民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同步,确立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地位。当前,要着重解决服务经济中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功能问题,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的主导功能体系,重点培育商务、研发、流通、休闲、文化功能;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高端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二是结构问题,在产业结构上,推动软件、研发、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等新兴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在区域结构上,鼓励各区县形成各具优势的服务业集聚区;在开放结构上,着力引进外资银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跨国公司研发设计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三是空间问题,抓住大校场机场、下关电厂搬迁等机遇,坚持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四是品牌问题,着力打造城市品牌、区域品牌和项目品牌,扩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与知名度,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建设。
罗志军要求,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规划调控机制、政策创新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政府服务机制,为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动力。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要求,更加突出解放思想,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像抓工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甚至要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为服务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