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几度琼瑶红

几度琼瑶红

  越娱乐越精英

  1995年元月,欧阳常林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工作重心明显转移,合拍琼瑶剧的工作不得不停止了。

到1997年,欧阳常林已经为湖南经济电视台攒下了足够的资本,打算独自拍摄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剧。他与琼瑶在香港会面,欧阳常林将自己对当下市场的分析告诉了琼瑶,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意和构想。参照这个思路,琼瑶动手创作了两部剧本,悲剧《苍天有泪》和喜剧《还珠格格》。

  当时《苍天有泪》的投资较大,但是《还珠格格》一炮走红。《还珠格格》收视率最高达到过65%,这种走红的程度,基本上没有词汇可以描述。人人都在看《还珠格格》,人人都在说《还珠格格》,即使你本来没兴趣,你也要看上一眼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流行到了具有强制性的程度。

  《还珠格格》捧红了一众明星演员,给湖南经济电视台赚来了巨大的利润、甚至还有声誉。

  人们开始分析这部电视剧的市场化操作模式,试图从中找出成功的原因。欧阳常林专门撰文介绍经验:突出“新、精、快”三个特点,扣紧“制作、播出、广告、观众”四个市场链条。后来《还珠格格》第三部播出的时候,媒体开始报道琼瑶电视剧的产业链条,并且将之命名为琼瑶经济。湖南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琼瑶从《六个梦》开始和湖南台合作后,她的戏从没有让电视台亏过,好的电视剧不存在风险,它的故事情节肯定有市场。”

  《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更是被当作样本,小燕子的形象塑造,和戏说历史的方式,还有情戏中的闹剧,文戏中的武戏……这些都被认为是《还珠格格》大受欢迎的原因。对琼瑶故事的这些文本解读,将电视剧的市场化分析和大众心理分析联系在一起:原来大众的趣味是这样的!

  二十世纪末,中国电视正处在娱乐化的高潮,除了电视剧的通俗路线,还有《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这些纯粹娱乐性的综艺节目都大受欢迎,关于“电视娱乐热”的讨论已经开始预热。与之同步,以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为主的都市小报开始走红,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喜剧从大学校园的BBS传到全社会——“娱乐”一词大概从未有过、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这种待遇,遭遇到一部分“精英”的热烈拥抱,并赋之以先锋性和进步性。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里,《还珠格格》一出现,就在劫难逃地与大众趣味、娱乐化和市场化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且争论起来很容易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中,仿佛非有结论不可:大众文化的娱乐至上,要么是进步、要么是堕落。

  强迫知识分子对大众趣味表态

  真心喜欢《还珠格格》的人,多半不善表达与辩论。构成交锋的批评与辩护,发生在媒体和理论界。

  批评的观点,主要指向大众文化产品的内容、趣味及精神影响,这方面有许多西方理论可以引用,可以说它虚假、反现实、提供幻象、制造空洞的和谐;另外,小燕子赵薇的一夜成名,还有她的商业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商业利益的推动作用,感觉到市场利用大众的危险;再有,当时还有一些保守派人士认为,《还珠格格》及小燕子赵薇的成功,将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琼瑶在中国大陆泛滥是需要警惕的现象,因为她带来了资本主义趣味,正在污染群众。

  按照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逻辑,对《还珠格格》的批评再深入一步,就是对大众趣味的不接受和不信任,当时有杂志评论说,“《还珠格格》的火爆只能说明我们大众的欣赏趣味出现了问题。”这句话很容易受到攻击,大众的欣赏趣味难道应该由别人来定义吗?

  还是在1999年,有一位网友在剖析周星驰现象的时候,发表了相当精辟的言论:“就我知道的,仅仅十几年前,中国还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诗人;另一种是文盲。前者占百分之一,后者占百分之九十九。到今天,已经逐渐有个文化市场的模样了,这就很了不起。”这段评论很好地说明了,当时为什么会有一些知识分子以进步性的名义维护大众文化市场化和娱乐化。

  为《还珠格格》辩护,有几个关键词,尊重他人的趣味——自由化;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存在——多元化;尊重文娱产品市场的供求规律——当时人们的信念是市场解决一切,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这几个关键词,在当时具有鲜明的进步性。

  而且,就像后来对超级女声的讨论一样,虽然明显有过度解读的倾向,但是其中隐匿的是知识分子心中凄苦的一厢情愿,说起生活自由化、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时候,心里始终萦绕的,其实是政治民主化。

  我们知道大众文化被市场推动,在有限的空间内朝着娱乐化的方向一路狂奔,这是历史的趋势。而《还珠格格》的火爆,就好像是大众趣味的一次大游行,有自我宣告的意味;但是在那个时候看起来更为紧迫的,是知识分子似乎必须对大众趣味表态,你觉得《还珠格格》怎么样?这在当时包含了考验立场的意味,许多人都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答案。

  琼瑶爱情故事在内地的传播,《还珠格格》的播出代表着第二个高峰。除了普及程度和商业效用,它的影响力和它被解读的范围,都远远超出一部电视剧的内涵。《还珠格格》风行,实际上是大众文化强行要求社会接受,因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争议和反思,并成为激荡社会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坐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琼瑶 | 史蜀君 | 欧阳常林 | 还珠格格 | 范汉生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