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群和他们的财富预期
按照一些媒体的报道,广州的“楼疯”和“股疯”齐头并进,运动一开始都是以全民方式推进,但是很快产生了分层。
江山他们并不愿意发展报名的100多人进入自己的炒股QQ群,首要原因是最初参加的12个人性格比较接近,炒股之前就是论坛上的朋友,“大家不至于因为股市波动而产生矛盾”。深层原因是,在他们的QQ群中,往往有来源比较可靠的内部消息流传,在江山看来,这样的消息要是广泛流传开,“肯定会影响这只股票的操作,我们严格地将人数控制在12个,后面的人要进来,要经过这些人同意”。而后面的申请者,一个都没被通过。
QQ群成立之初,由有股市经验的江山给他们在QQ里传授经验,分析股票,以自己思维能力自豪的江山很享受被大家叫“江老师”的感觉。
为了巩固这些人之间的联系,年初,群里有11人每人拿出1万元,交给江山操盘,“还签署了协议,如果亏损,则大家自己负责;如果赢利,则大家每到1.1万元就开始分1000元红利”。迄今为止已经分红了7次,江山说,即使是在不太景气的7月也分红了一次。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含意。”大家笑逐颜开地领取这笔钱,觉得这即是股市飘红的象征,也是自己的团体在小区胜出的象征——别的股票群从没听说过分红,另一个在小区论坛上和他们叫板的股票群,听说收益率只有60%。在他们看来,自己群里的人都在江山带领下,成为丽江花园的股市“精英”。
江山的小区“股神”之名越来越牢固,在他领导下,群里每人的各自股票在牛市里都上涨得不错,周京亮说:“钱赚得快的时候,每天都想,什么时候把那辆Mini Copper开回家。”而另一名成员、公务员老熊的想法是,从股市中赚出200万元,算是自己的第一桶金。他的“大部分积蓄,都在股市和基金里”,等赚足了钱,老熊打算再去买车位进行投资——总之不会存在银行里。
在QQ群里,“老茧”、“如昔”、“解毒丸”等几个人是和江山一样,完全放弃了工作而炒股的,工作的不如意加速了他们投身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我们,进入股市也是命运的赌博”。
老茧从前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我原来心目中理想的理财方式是买几套房子出租”。可是今年的股市收益让他不能自拔,“比开公司合理,是一个自己能掌握的投资方式”。正好和合伙人因为经营闹得不愉快,他索性全职在家炒股,投入了以往被他称为“老虎机”的股票市场。而如昔是因为自己所在的IT业不景气,“小型IT企业最近一直在倒闭中”,索性回家,“自己做主人”。
相比在群里其他人靠股市添几辆新车的梦想,老茧、如昔更在意自己的得失,辞职就是为了更好地炒股。如昔说,尽管她的股市经验等于零,但是今年3月她就想辞职了,当时“所有的客户都在炒股,下午15点后再工作”。她很容易地说服了自己,“既然炒股比工作赚钱多,有什么理由不辞职呢?”
5月30日,如昔虽然损失巨大,但是没多久,她觉得自己已恢复了元气,“每天下午13点半起床,正好碰到股票下滑,那时候买进,过几天再卖出”。在如昔看来,炒股完全是一场愉快的赌博,只要每天能顺利地找到那只能上扬10%的黑马股就可以。她的决策是,“除了身边放了固定的10万元,全部家当都放进去了”。
老茧考虑过风险,但是他说:“何必为明天的雨,今天就打伞呢?”相比起如昔短线的小打小闹,老茧显然更“贪婪”,他准备全部的资产翻两番后再收手。“股市的风险再大,毕竟命运在自己手中,从前做公司时候,明天在哪里都不知道。”在老茧看来,自己一定能从股市里全身而退,“那时候,下半辈子就不用发愁了”。
张怡芳却从这些想法中看到了危险。她说:“这些一开始炒股就接触牛市的人,总以为命运在自己手中。”20年中,她在股市滚打的资金足有几千万元,可是碰到熊市时候,全部资金被套住,“能从熊市里赚大钱的人,我只听说过一个,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人”。而在现实中,她还没有碰到过——虽然她自己曾当过几年的券商,可是,“我们证券交易所没有在熊市里赚钱的高手,那还都是专业操盘手”。
在小区的论坛上,她看见江山他们群和另外的QQ炒股群为争谁是小区真正股神而争执,不禁失笑:“牛市里有什么股神?”她认为,在牛市里确实能维持资本增值,“可是想长期靠股市赚取稳定的收入,太难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张宛丽对小区的这些狂热者的信念明确质疑:“股市确实是中产阶层向上流动的相对公平的空间——他们也没有什么别的空间,中产阶层渴望财富迅速升值,渴望能过上稳定的体面生活,可是股市牺牲的也是他们,只有极少数人凭借智商、运气获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1/4的中产资产缩水到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