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速度与财富安全
江山的200万元方案,在张怡芳的计算下,并不那么肯定:“谁能保证100万元的资金能够带来每月一两万元的收入?”即使是专业的理财人士,也不能保证这个收益。
在张怡芳看来,这些在社区颇有影响力的“老大”,无论是江山、老张,还是皇甫江,理财观中都没有把握财产安全的核心问题,“光说多少钱够用是不合理的”。她认为,为了保证自己的资产不贬值,首先要把通胀指数和财富能带来的增值幅度做对比,“只有跑过通胀速度,才能保证财富没有贬值”。
何况他们指望不贬值之外,还要靠这些财富支持体面的生活。如果每月要从财富中提取现金,“也就是说,除非你的财富增值超过通胀幅度几十个点才能达到”。
而超过几十个点,是目前的几种理财手段都难以确保的。先说股市,“熊市来临时,究竟有多少人能从中赚钱,还是未知数”。
老张和江山都为自己家庭购买了相对昂贵的保险,这是大多数中产阶层绝对保证安全的一种理财经验,“可是他们没有计算过,中国现在保险的复合利率是3%,比目前的通胀指数还低,也就是说,等你拿到保险金的时候,这笔钱已经不那么值钱了”。
张怡芳本来也准备投资房产,可是研究了广州和全国另外几个大型城市的楼市后,她发现在目前投资楼市也不是合理的投资选择。“第一是要资金充足,因为楼市增值幅度缓慢,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撑下去。第二是新出台的大量二手房征税政策使得房产投资越来越不划算。”像江山那样指望资产运作能带给家庭稳定支出的人,就不能靠楼市来运作资产,而租赁比的过大,表明目前楼市靠租金来赢利显然也已经不太可能,甚至租金连还贷款都不够。“除非你选择前三四十年完全是为贷款而付出。”她细致地算账下来,买房还不如租房合理。
中国的投资者很少完整经历过经济起伏,“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广州和上海最严重,可是你看,这些城市有多少人获得了风险意识?”他们还是盲目乐观地相信,自己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全身而退。
究竟怎样能保证自己手中的资金始终增值超过通胀速度?肯定没有准确答案。“和个人在资本市场上的能力、经验和运气分不开。”而多少钱能够用,“更没有确切答案,看你要维持什么样的生活水准”。
老张所说的“800万元投到外资银行理财”,是一种理想的投资理财方式,目前外资银行的理财方式成熟和稳定,“在国外,基本上个人理财已经很少了,多由专业人士理财,就是所谓的私人银行。尤其是一些世家,专业的理财顾问始终围绕着他们转,他们随时更替自己的理财专家,就是为了保证每年的财产增值超过通胀速度。可是800万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的中产阶层而言,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数字”。
理财方式的背后是整个的人生状态。
老张最初来广州时候,住在广州最著名的城中村石牌,“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狭窄的私人楼,住在里面完全见不到阳光”。他记得自己生病的时候想,“就算是死了都没人知道”。有过这段经历,老张说自己特别容易有不安全感,“害怕回到当初那个境地”,之所以现在拼命赚钱,就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再过那种生活”。
和老张一样,丽江花园小区的很多居民都不是广州本地人,他们没有当地资源可以依靠,张宛丽说:“中国缺乏完备的社会保险体系,缺乏完备的失业保证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产阶层唯一维护自己地位的方式就是在经济上不断攀升。”但是财产能带来多少安全感,在她看来,还是存疑的话题。
周京亮住在小区10年,他最初很喜欢丽江花园的原因是这里的社区感,“大家都是相似的人,开的车都一样,基本上是20万元左右的,在小区看不见夏利”。可是,随着财富变化,分化越来越明显,一部分当年的邻居搬家到了更好新楼盘里,请大家做客,“看完人家的新房,回来后感觉不一样了”,而“邻居的新车,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最好讽刺”。
老张夫妻本来准备在小区里换一所大点的房子,前些天去看了,说是200万元,“这两天去看,已经要到210万元了,不买了”。老张觉得自己还没到享乐的时候,股市里的钱是指望发家的根本,一点都不能外挪。
而周京亮和老婆已经铁了心做丁克夫妻,按照他的目前财产计划,有孩子后,怎么都不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准”,而他们不想“让孩子过不优越的生活”。对于未来,他说,“我很恐惧,不知道通胀会造成什么样的财产缩水,所以我把希望都寄托在股票和基金上”。-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