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德
南通三院门口的“无红包医院”铜牌已经悬挂了12年。如今悬挂这种铜牌的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有195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85%。
江海志愿者队伍坚持了10年,队伍从最初的34人发展到今天的13万人。
全国邮电劳动模范陈昭斌的爱心邮路走了16年。如今,光如皋(南通的一个县级市)的爱心邮路就有137条,137名乡邮员在送信途中结对帮扶了210多位孤寡老人。
还有坚持爱心接力12年的南通一中爱心社、坚持服务社区14年的南通中学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队……
记者拿这组数据请教南通的同志,精神文明建设常常是一抓就灵,一放就松,为什么典型能坚持多年?
市委书记罗一民有个精辟的回答———凡人善举,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植根于社会的最基层,因此生命力强。
见证南通文明城市建设的南通广播电台记者顾晓东有着相似的回答———南通精神文明典型中,绝大多数是“草根典型”,对广大群众来说,这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在南通众多的“草根典型”中,有一个由离退休教师于2000年组成的“知心奶奶”群体。她们设立了校园“知心奶奶信箱”,又把自家的电话拿出来做热线电话,和孩子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解除他们心中的烦忧。他们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建立了“小太阳成长基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在她们的努力和影响下,这个基金目前已经募集了七万多元,先后资助特困学生41人次。她们成了“江苏省社区十大感动人物”,但在周围邻居和孩子们眼里,他们是邻家慈祥的老奶奶。
而左金生则是居民们众口一声的爱管闲事的老爷爷。18年前他退休后就当上了社区的义务联防队员,18年来,他每天都要跑二十多条弄档和小巷,发现门窗没关好的,就提醒住户;发现车辆没上锁的,便在锁好后留个纸条———钥匙在居委会。直到今天,唐闸镇闸北社区的居民每晚仍能听到“门窗关好、煤气关好、当心火烛、放火防盗”那苍老的喊声。
还有钥匙奶奶、爱心红领巾、农民工子女爱心家教辅导站……在历年南通涌现的四百多个精神文明典型中,90%以上是普通市民。
正是这些来自群众的凡人善举,使南通的文明新风评选历经29年不衰。有专家这样评价“南通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必须要通过“以身载道”的人,而南通涌现出来的众多典型体现了普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和实践。
南通市正是抓住了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典型,“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比如“莫文隋”的推出。文明办的同志告诉记者,当时正是“一切向钱看”甚嚣尘上的时候,“莫文隋”出现了。开始只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数额也只有100元。随着事情的深入,当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莫文隋”的时候,“莫文隋”就有了优良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标本意义。所以,这个典型一推出,就在全市乃至在全国引起轰动。其引起的“滚雪球效应”至今仍未平息,最近有关团体甚至还收到国外“莫文隋”的汇款。
最能说明“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莫过于江海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了。
江海志愿者队伍最早是由南通团市委、江海晚报、东洋之花公司共同发起的。这支队伍一出现,就引起了南通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尤其是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带头报名参加江海志愿者活动,市文明委领导亲自出面呼吁社会对江海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关心和支持,使这支已经发展到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一下子成为拥有1个服务总站、9个社区分站、2个专业分站和四百多支服务队、13万注册志愿者的全国最大的志愿者队伍,并先后获得中国志愿者服务金奖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在这个队伍中,既有青年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和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这支队伍里,企业家和工人农民一道,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一样,帮助失业人员、特困家庭、孤寡老人和困难学子,为南通的文明城市创建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提出,更使南通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始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深化。其中“无红包医院”的推广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从12年前南通三院挂出铜牌,“无红包医院”已经在南通存在12年,南通医疗系统也出现过众多的“无红包科室”和拒收红包的医生,但此后的11年却再没有医院敢挂出铜牌。直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以优质服务病人为荣,以损害患者利益为耻”。南通市卫生局长蒋志群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这个契机,在全市大力推广三院创建“无红包医院”经验的同时,全面实施温馨服务工程,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考核评估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典型引路的结果,是全市195家二级以上医院都作出了无红包医院的承诺。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至今没有发现一家医院有收红包的现象,典型示范真正起到了普及核心价值理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