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晶晶看了本报9月4日的报道《76岁老人捐建红军小学》,又一位好心人站了出来。昨天,83岁的孤老浦幼源老人向市希望办捐献25万元,长征路上的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又多了一所。老人表示:“建一所希望小学,这也是我过世老伴的遗愿,在我在世的时候帮她圆了心愿,我特别高兴。
”
捐建小学圆老伴遗愿 1925年出生的浦幼源老人今年已经83岁高龄,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去年刚刚过世,在老伴的遗嘱里,特别写明,希望能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一辈子做教师的老伴临走也忘不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浦幼源的老伴比他大10岁,是他的远房表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6岁的浦幼源从上海逃难回到无锡老家时,孤苦无依,就是在她的照料下存活了下来。
“我的妻子是我的恩人。”浦幼源说,所以结婚两年后发现妻子因子宫肌瘤无法生育,两人的感情一点没受影响,相濡以沫度过了65年。“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因为职业的关系,特别重视教育问题。家里一位亲戚家经济困难,小孩念书的钱就一直是我们出的。”
去年3月份老伴去世后,浦幼源整理老伴的遗物,发现了一张发黄的剪报,是一篇专访当时上海市希望办负责人的文章,题目叫做《伸出你援助的手》。剪报的下面,是老伴清秀的笔迹:1994年6月12日一版。“原来那么早,她就有这个想法了。”浦幼源感慨地说。
卖房捐款回报社会 浦幼源老人这次捐献的25万元是他卖房所得。“我是做会计的,比较早就有投资的概念。”股市刚兴起,他就投身其中,认购了几只股票,随后又用赚到的钱在自己所住的小区旁买了一套小房子。这次为了捐献,终于把这套捂了很久的房子给卖了出去,“我急着出手,也没怎么看,就卖掉了,老朋友都讲亏了好几万,他们还以为我是要赚钱呢。”老人笑着说。
本来因为年纪大了,生怕自己有生之年完不成,老人想把这件事托付给后辈们,他甚至连自己的遗嘱也写好了,叮嘱一定要把捐建希望小学这件事办好。但是长征路上红军子弟没书读的报道一出,他的心就被揪了起来,而不断有好心人捐款的事迹,尤其是73岁的老革命方耀熊老人简朴一生,住着25年前的老公房,却捐献100万的故事,让浦幼源老人感动万分。
“我一生当中,遇到了无数好人,现在也是我回报社会的机会,所以这件事我一定要亲自完成。”浦幼源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是被浦姓人家收养,却被视如己出,战争时期难民中学被封,他只读书读到初二,“我知道那种想读书却没书读的苦楚。”他只能边工作边自学,又遇到一位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同事,帮助他补习了一年的数学和英语,让他成功考取了商业专科学校,拿到了专科文凭,最后成为了一名会计师。“如果没有那些好心人,就没有现在的我。我现在也算有能力了,也只能尽量回报这个社会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浦幼源老人现在的唯一心愿就是等红军小学建成后,亲自去看一看,再捐献些书本文具,“我无儿无女,就把这些孩子当成是我自己的孩子,他们有书读,我就感到欣慰了。”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