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享受常住居民待遇 铜陵 突围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新闻快读
流动人口管理历来是个难题,安徽省铜陵市近日推出的一项新机制提出了破解之策。
这一新机制最大亮点是对流动人口实现“户籍化”管理,并将其视为常住居民提供同等服务。以往只能由常住居民参与的诸如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向流动人口敞开,就业、帮扶救济的范围也扩大到流动人口。
新机制的基础在于建立了“户籍化”的流动人员信息库。通过这个信息库,民警可以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对高危人员集中精力管控,而对那些根本不需要管理的流动人口,则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管理。
新机制意义
赋予流动人口社区居民待遇突破了传统管理定式
能让流动人口对居住的城市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本报记者 李光明
安徽省铜陵市近日推出了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为载体,推行流动人口“人户一致”的落地定位管理新机制,通过对流动人口落脚点掌控,实行分级管理,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这一机制的蓝本来自于铜观山区探索,其做法是以增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为突破口,解决因户籍管理制度的属地矛盾所产生的流动人口信息不对称问题。”铜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古亚伟说。
刚刚在全市推行的这一机制,正在为铜陵的流动人口管理带来变革。解读铜观山区这一机制成熟的蓝本,铜陵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流向和可以预见效果也出现清晰的脉络。
蓝本基础
建立“户籍化”流动人员信息库
铜观山区既是铜陵市的核心区,也是铜陵市流动人口最为集中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长期以来成为该区城市管理的难题。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铜观山区开始对传统的流动人口管理寻求“变阵”。铜观山公安分局局长柳义云向区委和政府提出“以落脚点控制为基础,实行分级管理方式”的新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响应。很快,这一思路转化成了铜观山区综治委的文件得以强力推动。
这一“变阵”的核心就是在以往由派出所直接面对流动人口管理的中间增加一个服务环节———设立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站,负责社区的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工作站设在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任工作站站长,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站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整合,以社区为单元,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库,实现“人户一致”的信息定位,从而实现流动人口的“户籍化”,再通过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梳理,进行分类管理。
“最关键的就是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信息是否准确。”铜观山公安分局政委陈广生说,过去,派出所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就是单打独斗,管理是被动式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对流动人口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整合社区计生、综治、物业、市容等各方面的信息,能彻底改变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公安机关唱“独角戏”的现状,强化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意识。
去年以来,铜观山区建立了48个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为及时更新流动人口在辖区居住的信息,使其掌握的信息保持鲜活,服务站定期开展入户实地查访工作,并健全基础台账,采集鲜活信息,输入微机管理;同时把住房中介机构、建筑工地等用工单位纳入管理,上述单位在达成租赁或用工协议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流动人口情况报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真正达到“人户一致”的落地定位管理。
铜观山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爱林说,过去,铜观山区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登记、发证环节上,对动态情况、现实表现掌握得不够,与原户籍地的联系不够密切,信息不畅。“重办证,轻管理”,或集中“大清查”,或民警被动反应的管理手段,已适应不了动态社会环境下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公安机关自身没有形成管理网络,且群众基础较薄弱,对那些居无定所、生活无稳定来源、身份无合法证件的“三无人员”更加难以掌握,导致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率较高。
“新管理机制在原有派出所直接面对流动人口中间加一道管理环节,不是为了把管理的关口后移,而是将关口前移,运用社区居委会、综治等部门力量,更直接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实现综合治理。”吴爱林说。
蓝本核心
分类管理优化管理效能
“把服务流动人口作为管理的载体应当是这一新机制的亮点。”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孙和平说,对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是对流动人口管理手段的扬弃,有助于优化管理的效能。
以往流动人口的管理,只要是流动人口都被列为管控对象,管理部门对他们投放的精力基本是一样的,分散了力量。铜陵新机制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对高危人群投放更多的精力。按照铜观山区的分类划分,对来铜陵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出差人员,只作一般的了解,重点指导接纳单位或人员依法管理;对来铜务工、经商人员且有固定职业、住址的流动人口作一般掌握,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把流动人口集中而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地域里的“无合法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列入高危人群,作重点掌握,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通过分类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铜观山派出所吴所长说,辖区民警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管理那些根本不需要管理的流动人口,从而保证了对高危人员的管控时间。
吴爱林说,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管理的着眼点更多地停留于治安管理上。事实上,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部件”,对他们的管理应当上升到综合治理的层面,既要提供管理,更要提供服务。而铜观山区流动人口新机制的另一亮点就是把服务作为管理的平台,以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从被动向主动、从静态向动态、从管控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如何服务,服务的内容又如何定位,铜观山区同样取得了突破。
“既然流动人口管理实现了"户籍化",服务上也应当类同于常住居民。”铜观山区区委书记陈昌虎说,要为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提供条件,比如,以往只能由常住居民参与的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要向流动人口敞开,就业、帮扶救济的范围也扩大到流动人口。
“不可否认,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大难题,流动人口犯罪已是危害城市社会治安的顽症之一。但是,仅着眼于治安管理是不够的,应当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铜观山公安分局局长柳义云说,不能忽视的是,对流动人口服务也存在缺失,很多流动人口生活就业出现困难不知向哪里求助。
由于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站,整合了社区综治、计生、劳动就业等资源,并借助它们完成了孕检、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难题,使流动人口成为新管理机制的受益者。
铜观山区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实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赢,其样本效应得以在铜陵全市推广。铜陵市出台了《铜陵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暂行办法》,推动了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应该说,铜陵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在形式上突破传统管理定式,赋予流动人口本社区居民待遇,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开玉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越来越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因素,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该完成一次彻底的转身,即流动人口应该能像城市其他小区居民一样,平等享受由当地提供的相关公共服务及其他公共福利;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享受上,拥有平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