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本报讯―个红薯有4斤多重,大小跟一个倭瓜差不多。你不信?贾秉堂在自家的贮藏室里翻找出两个来,令在场的科技人员惊讶不已。阳泉市郊区杨树沟村的村民任爱民也一脸兴奋地告诉笔者,去年他在5亩地里间种的红薯,平均每亩达到4000公斤,每亩就能带来6000多元效益。
年过六旬的贾秉堂从阳泉市邮政局退休后便回到老家过上田园生活。“咱这里的农民年年种红薯,可就是不知道咋种。”贾秉堂像往常一样蹲在地里,一边比划,一边给大家讲解他从外地学回来的新办法,说者头头是道,听者津津有味。靠着这些新方法,去年杨树沟村的红薯种植户都获得了大丰收。受传统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的限制,阳泉市红薯的亩产量通常只有1500公斤。几年前,贾秉堂从北京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引进并成功试种一批红薯新品种,几个新品种不仅品质好,平均亩产还比传统品种高出20%-30%。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少人纷纷改种红薯并获得不小收益。种植“科技红薯”让贾秉堂种出了名。为了便捷地给农户提供帮助,贾秉堂专门成立了粮食合作社。
2006年春,贾秉堂的粮食合作社成功利用红薯新品种的茎蔓通过大棚越冬育苗技术培育出优质红薯苗,目前这项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2007年5月,阳泉市科技局专门召开红薯茎蔓育苗推广现场会,贾秉堂将16万根优质红薯苗免费赠送给全市3个农业县区20多个村的农民,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
贾秉堂说:“我们创办合作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合作社成为农业科技的孵化器。今后我们将继续试验,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向农民推广更多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刘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