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林 通讯员/任宣)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召开,近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各个专门委员会集体接受记者采访,谈立法,说监督,“民生”与“实效”透射5年亮点,诸多关注热点值得期待。
省人大法委1/3立法涉及社会领域
从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订和修改省的地方性法规79件,废止省的地方性法规9件;批准广州、深圳、珠海、汕头4个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和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89件。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焕新说,和往届相比,虽然在制订修改法规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涉及民生、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规更多了。5年来,涉及社会领域方面的立法共25件,占立法总数的1/3,主要涉及健全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特殊群体权益保护、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和广大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科文卫委员会恶意“套取”补助资金要严惩
2006年,广东25个县(市、区)及省农垦系统6个农场虚报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多“套取”了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27.9万元,此事经审计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这种骗取财政补助金的行为,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许光辉表示,教科文卫委员会对这些问题一直在加强监督,因为学生统计工作的确也会出现失误。因此,对于由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学生人数有偏差的,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而对于一些地区恶意虚报人数骗取财政补助的行为,则要按规定予以严惩。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完毕,有关责任人已经受到应有的处理。
许光辉介绍,这5年来,教科文卫委一直重视教育工作的监督,从基础教育的检查到高考评卷、招生录取的视察,从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重点建议的督办到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每年都有新举措。
环资委水质问题是监督重中之重
2002年到2007年,省人大一直将广东的水质作为环保监督的重点。目前,广东的水污染已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把水质问题作为环保方面监督的“重中之重”。
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潘大林介绍说,从2007年开展环保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但仍有一些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未完全达标,部分山区和上游水源区在产业转移中也产生了新的污源问题。
因此,建议省人大下一步对《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以保护广东的饮用水源。检查的重点,一是提高全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的措施和成效,二是控制污染源向山区和上游水源区转移的措施和成效,三是如何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促进广东COD总量减排工作。
广东遇到的污染问题除了水污染之外,还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潘大林表示,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也是监督的重点,但其最终都要转化为水污染,水污染是最根本的污染问题,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潘大林告诉记者:“建议下一步监督的重点仍然是水质问题!”
省人大财经委围绕教育物价开展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李育敬透露,今年,省人大将对广东“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省人大财经委建议于今年11月提交一份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省政府将对报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将交理情况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可能对“十一五”规划进行修改。
另外,本届省人大财经委也将建议新一届财经委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节能减排、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医疗、物价、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开展经济工作监督。
对于社会颇为关注的《劳动合同法》,李育敬说,因为该法刚刚实施,因此并未纳入2008年常委会的执法检查项目,但建议新一届省人大财经委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材料,为未来的执法检查积累素材。
图:
省人大一直重视教育工作的监督。图为人大代表巡查中山大学等高考录取现场。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