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赣东抚州市采访时,常能听到有关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和关注民生的话题,其中“保护生态就是最大的关注民生”这一理念让人印象深刻。下面的故事,正是他们就此展开的实践。
站在自家顶楼,65岁的农民胡四联遥指苍茫的大山不无感慨。
过去,他们家住在山上,以砍伐竹木为生,4年前,在当地政府安排下,举家搬下了大山,并在抚州资溪县高阜镇安了新家,结束了砍伐竹木、山高水寒的生活。
“从山上搬下来,住房宽敞了,劳作减轻了,孩子上学也近多了。”胡四联掰着指头向记者讲述搬迁的好处。
资溪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人口12万。2002年以来,他们共从大山深处迁出1万多人。搬迁改善了农民生活,保护了生态环境。近年来,抚州市保护生态从源头抓起,取得良好效果,使全市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在62%左右。
问及抚州市黎川县篁竹村村民江土旺一年收益多少,老江顾左右而言他。然而,他身后上千平方米的自家楼房,见证了这名养蘑菇大户的劳动成果。
江土旺信手拿起一个育菇的菇筒对记者说:“过去菇筒用木屑做原料,1万个菇筒就要用去1.5立方米木材,现在菇筒全以棉籽壳和稻草为原料了。”据悉,作为全国茶树菇生产基地的黎川县,每年育菇2亿余筒,由于在菇筒用料上进行了创新,一年减少对森林砍伐3万立方米。同时,废弃菇筒循环利用,每年还能给菇农带来额外经济收入1500多万元。
近年来,为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两者关系,抚州市吸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坚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通过解放思想,意识创新,摸索科学发展之路。其中,建立10个工业园区,实行异地办厂就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学化工专业的彭建明,去年7月在资溪县境内兴建一家专门回收再生资源的工厂。据他介绍,今春建成投产后,工厂年处理能力10万吨左右,专门消化木竹加工剩下来的边角废料;产出甲烷气、焦油、活性炭等产品。
然而,前来抚州寻求合作办厂的并不都像彭建明这么幸运。前年,6家客商来到拥有36家服装加工企业的南城县洽谈转让印染厂事宜,估算项目投产后,每年至少给南城县上缴税金20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南城县来说,诱惑力很大。
当县委书记黄耀波一行实地考察归来,脑袋却摇成了拨浪鼓,原来印染厂污染严重。近5年来,抚州市共关掉污染工业企业62家。
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日前接受采访时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妥善解决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这对矛盾。为此,地方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他说,抬高了招商门坎,关闭了污染企业,GDP增长速度放慢了。然而,绿了山,清了水,有利于生态,更有益于民生。(据新华社南昌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