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这是在今年上海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刑普提出的方案。此提案得到的答复是“不立案”,上海市政协称“这是全国的问题,不只是上海的问题”。刑普表示,他将寻找途径,把这份提案递交至全国两会。
(2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给每人发1000元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样的建议可行不可行、合理不合理,尚需学界和决策层的论证与认可。我想说的是,不论未来该提案能否化为现实的政策或制度举措,“每人发1000元”的说法其实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制度命题:如何让经济高速增长产生的财富惠及全民?事实上,国库充盈了,财政有钱了,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各项公共福利,以公共福利来实现“全民共享”,是可行的路径选择。
在高速增长的CPI面前,物价越来越高,收入增长缓慢,买房难,看病贵,上学负担重……大众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日渐增强。但在当前,以提高全民收入来缓解“生存危机”、实现全民共享经济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要在长远“调控”和短期消费压力缓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来有效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难题。这一“平衡点”,即是公共福利。试想,如果公共福利水平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譬如廉租房大量建设、住房补贴惠及中低收入群体、由政府主导的公益养老院资源足以满足大众的养老需求……那么,即便房价一段时间内依然降不下来,大众也仍然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在教育、医疗和诸多涉及民生的公共领域,公共财政都应加大投入,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福利存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而这,要远远比给全民“发红包”更符合社会现实,也更具有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提升公共福利,是现代社会中政府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国力明显增强的今天,全民共享的公共福利路径其实也是各级政府无法回避、必须要走的民生路径。(山东职员陈一舟)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