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连续开了4天士兵座谈会,与会者大都用“心情舒畅”、“有干头有奔头”来表述自己当兵的感受。问其原因,不少人都谈到士官选取的问题。在士兵提干指标极少的情况下,选取士官成了很多义务兵的愿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官选取工作是检验基层民主和风气建设的“测试表”。
而正是在这个关系义务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炮兵团有两点做得非常过硬:一是“义务兵选取士官,先过民主测评关”;二是“不论名额多少,全部分配到连”。熟悉基层情况的同志一听就知道,这两条意味着什么。
近5年,全团先后有600名义务兵选取为士官,369名士官晋级,上级批准的名单与连队推荐的名单基本一致。
“我就不信没例外!”2006年底,指挥连一名战士私下告诉战友,他家里已跟团长打过招呼,自以为选取士官十拿九稳。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在连队民主测评中排名靠后,团长也爱莫能助。
“咱们团选取士官,过不了连队这一关,再有背景也不行!”这名战士临退伍时对战友说。团直属队的另一名战士想选取士官,家里给他寄来1万元钱跑“关系”。结果,不仅钱没送出去,而且也没过连队的推荐关。他后悔地说:“只怪我当初没好好干!”三连炊事员陈勇,表现出色,连队已将他的推荐表送到营里。陈勇担心没“关系”不保险,便让父母寄来5000元,想送给时任一营营长戴胜宇。戴胜宇严厉批评了他,并让他把钱寄回家。钱没送出去,陈勇认为选取士官肯定泡汤了。没想到下命令时,他榜上有名,激动得不知说啥好。
军区、集团军和师工作组先后与1000余名战士个别交谈,没有一人反映团里在选取士官上有问题。“他们有啥高招,让战士这样服气?”其实,炮兵团并没有什么高招,就是严格按上级规定办事,公正公开,说到做到。每年选取士官前,团里将所有名额按岗位一次性分到基层,由各连根据岗位需要、选取条件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候选人上报;团机关再下到连队,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法复核;然后进行专业技术和文化考试,并将成绩张榜公布;最后,综合各方面情况,择优选取。整个过程,基层民主推荐起着关键作用。
团指挥连指导员谭峥臻和三营指挥连指导员徐德友认为,能否选取为士官,说到底由战士自己的表现决定。每年选取的士官,都是本岗位的尖子,否则,哪一关你也过不去。选取士官公开公正了,比任何训练动员都管用。选取一个士官就是树立一个榜样,大家就会跟着上。三连班长陈安昌对记者说,我现在已经是三级士官了,从选取到每次晋级都没找过关系,没花过一分钱,因为我心里有数,团里风气正,我是训练尖子,在师、集团军比武都拿了名次,大家会给我投票。
不光是选取士官,炮兵团在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注意把民主建设作为基础来打,新兵一入伍就帮助他们树立当家做主的意识。新战士董明讲:“刚入伍时,一周才能洗一次澡,很难受,我试着给团长信箱反映,希望增加洗澡次数。团长很快答复我,经研究改为洗澡堂每周开放两次。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可以说士兵是基层建设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