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最新评论

灾难,敲响了拯救传统文化的警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今日的北川来说,羌笛今后还有没有人会吹,有多少人会吹,至今还是未知数。大量通晓羌族语言、历史文化的羌族人遇难,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羌族文化受到“毁灭性打击”。

(《广州日报》6月2日)

  大量羌族文化遗址和文物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1400多年的羌族文化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灾难对于文化的“冲击”,让人叹息。然而,换个角度看,又无法回避这样的遗憾:正是因为羌族文化局限于“口口相传”、局限于狭隘的地域,才导致了这一民族文化在灾难中眼看就要成为“绝响”。而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有多少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处在与羌族文化一样的尴尬境地中呢?只不过,它们幸运地没有遭受大灾难的“颠覆”而已。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和现代价值的双重冲击。其实,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公众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淡漠,另一方面对所谓的流行时尚趋之若骛。而这,恰恰正是传统文化没落的根由。一座座文化古迹被城市化进程中的钢筋水泥取而代之,传统节日的冷清与圣诞的狂欢形成强烈的反差,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驱逐”出了生活的视野……如果继续沉浸在“现代”和“时尚”带来的消费快感中进行自我麻醉,长此下去,消亡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有民族精神。

  传统和现代并不矛盾,一个文明的社会中,既是高度现代化的,也是传统的,在现代与传统交融互补的氛围中,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才得以保持。在此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成功的“样本”。譬如日本,博物馆多如牛毛,有国立的、私人的、民间社团的。最有意思之处不在数量之多,而在于内容繁杂,五花八门,为一部书、一幅画、一种民间小吃都能建博物馆。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博物馆,它们不但是日本民族文化的载体,更对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与之相比,在保护传统文化领域,我们的公共力量(包括商业和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微小的甚至是缺位的。试想,如果有商业资本怀着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为保护古老的文化做一些工作,一些彰显民族文化底蕴的民俗艺术又何至于日渐没落?

  当然,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起到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宣传和品牌打造,还是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通过行政力量强化公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政府的责任重大。

  此次汶川大地震,羌文化饱受“毁灭性打击”,为我们敲响了拯救传统文化的警钟,捍卫和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否则,大自然会继续以其另类的表达“怒斥”我们的麻木和无知。

(责任编辑:李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