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中铁十六局集团青川抗震抢险突击队采访记(图)

中铁十六局集团青川抗震抢险突击队部分成员合影曾正贤摄

  5月28日上午,记者追随抗震救灾勇士们的足迹,前往大地震重灾区青川县采访。

  青川县位于川陕甘边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处偏僻。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县惨遭灭顶之灾,房屋及各种设施大多被摧毁,交通、通讯及电力全部中断,一度和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一座孤岛。截止5月27日,伤亡总人数达20053人,其中死亡4663人,重伤1689人,受灾人数达25万人以上。
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但频繁不断的余震、暴雨、山洪以及大量的堰塞湖、滑坡、地裂等次生灾害,仍然继续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1点20分,记者乘车赶到广元,中铁十六局集团广陕高速公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姚希平已经驾车在高速公路出口等候我。

  记者这还是第一次见姚希平。他三十岁出头,脸色黝黑,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显得十分干练。

  “青川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想马上就进去。”一见面,我便迫不急待地对姚希平说道。

  姚希平说:“你先别急,我们找家餐馆解决了肚子问题再说。”

  汽车驶入广元市区,马上便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频发的余震便成了震区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就在前一天,紧邻广元的青川和宁强就发生了两次6级以上强余震,并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广元市区震感强烈。现在,市民中间又纷纷传言说,48小时之内将再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弄得人心惶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广元自古为川北重镇,原本十分繁华的大街上,各种店铺大多关门,街道两旁搭满了密密麻麻的帐篷,许多人的脸上笼罩着焦虑和恐惧的神情。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坚持营业的餐馆,双脚还未跨进门槛,服务员就跑过来对我们说:“门外有张桌子,为了安全起见,就请二位在外用餐吧。”

  姚希平向我介绍说,从广元到青川有两条公路:一条是从绵广高速公路上的金山子至青川的县际公路,俗称南线;一条是从绵广高速公路上的宝轮经212国道至沙洲镇转105省道至青川县城,俗称北线。经过抗震抢险大军的艰苦奋战,目前南线已经恢复通车,但北线因青川县城东边的井田坝大桥垮塌,至今仍然处于中断状态。南线一直不堪重负,远远不能满足抗震救灾的需要,一方面,灾区大量的伤员、灾民急需转移到外地救治和安置,另一方面,大量的救灾人员及物资也在等待进入灾区。

  同胞在流血,生命在召唤。仍然处于危急之中的青川,成了目前整个抗震救灾斗争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而夺取青川抗震救灾胜利的最关键一环,就是迅速打通从广元通往青川的北部生命线。

  “从广元到青川抢险现场,有近百公里的路程,需要经过十几座危桥、数十处塌方高危地段,随时都会遇到各种险情,”姚希平不无担忧地对我说,“你非得亲自到现场去吗?你想知道什么情况,我这里都可以给你提供。”

  “你们能去,我为啥不能去?难道我的命比突击队员们的命值钱?”,想着那片滴血的国土,想起一个个受苦受难的同胞,想起那些舍生忘死的开路勇士,我不禁热血沸腾,意志如钢,坚定地对姚希平说,“去,一定要去,哪怕是刀山火海,我爬也要爬到青川!”

  挡不住的脚步

  汽车沿白龙江河谷的公路顺流而上,一路上,到处是被毁灭的家园,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到处是断垣残壁,到处是痛苦和哀伤的目光。隔江而望,可以看见对岸的许多房屋,地基已经不翼而飞,只剩下半个残破的屋顶,高悬在滔滔的江水上空。这些贫困山区的农民兄弟,许多人一生最高的理想,就是拥有一栋像样的房子。为了实现这个愿景,他们不知多少次背井离乡、泪别妻儿老小,不知冒多少险,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流多少汗,当这个梦想好不容易真真切切地矗立在面前的时候,大地一次不经意的抖动,就使它灰飞烟灭了。由于交通不畅,许多受灾群众还没有领到政府提供的帐篷,只得守着从废墟中挖出的些许家当,在大树下暂时栖身。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靠着田埂睡着了,额头上还留有伤疤,怀里还抱着打开的书本……

  姚希平忽然将汽车靠路边停下。我看见他的眼里闪着泪光。

  “每次看见这种情景,我就止不住要流眼泪”,姚希平一边用餐巾纸擦拭着模糊的镜片,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将来我的孩子一定会原谅我的。”

  “你的孩子有多大了?”我关切地问。

  “还没出生呢,不过快了。”

  姚希平告诉我,他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月了,本来说好提前回北京休假,亲自迎接小宝贝的诞生的,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发生了大地震,这个计划就泡汤了。

  5月18日,姚希平接到上级命令,要他立即组织一支抢险队伍,火速赶往青川县城以东20公里处的沙洲镇,在垮塌的井田坝大桥南侧抢建一个轮渡码头,同时抢修一条连接东桥头和码头的迂回公路。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姚希平就迅速抽调30名职工、8台精良的机械设备,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抗震抢险突击队,并自任突击队队长。正当大家摩拳擦掌,整装待发的时候,突然又接到通知,离井田坝大桥不远的白水河大桥在地震中成为危桥,大型机械车辆无法通行,目前正在加固过程之中,要他们原地待命。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再等了。”5月19日,心急如焚的姚希平得知白水河大桥短期内通行无望,毅然决然带领突击队从广元出发,打道陕西省宁强县和甘肃省文县,沿秦岭山中险要的简易公路,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一路冒落石、战塌方,越过棋盘关、阳平关,经过2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绕行250公里,神不知、鬼不觉地于20日中午抵达位于青川县的抢险现场。

  越野车在崇山峻岭中艰难前行。在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的212国道,像一根伤痕累累的神经,是那样地脆弱,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从广元到沙洲镇的公路虽然已经勉强恢复通车,但仍然险象环生,头顶的山体呲牙裂嘴,随时都会扑将而来。前面不时有岩石滚落挡住去路,我们不得不停车躲避,将石块移开再继续前进。一路经过的十几座桥梁,大都成了危桥。白水河大桥两端桥面各裂开一道十几公分宽的口子,抢险人员用工字钢在裂缝上各架设了一座“桥上之桥”,当汽车驶过这里时,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你的驾驶技术真不错,比好多专职司机还要老练。”看着姚希平娴熟地驾车越过重重险境,我忍不住夸奖了他几句。

  姚希平说:“你过奖了,我们项目部的驾驶员比我强多了。”

  记者问道:“那你今天为何非得亲自驾车?”

  “这条道路,随时都会遇到各种意外,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危险,”姚希平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领导干部,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必须将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我之所以既当突击队长,又当司机,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生命之路,在余震中延伸

  下午一点钟,记者随姚希平来到抗震救灾抢险工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大地震中被摧毁的井田坝大桥。这是一座双跨拱桥,横跨白龙湖。可以想象,这样一座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桥梁,在粼粼波光之上,在朝晖夕照之下,是何等的雄伟壮丽。然而,这一切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了。200多米长的桥梁,50多米高的桥墩,已经在大地震中轰然垮塌,沉入湖底,只在两端桥台前留下些许残肢断臂。广元通往青川的咽喉,就这样被大自然的魔爪轻轻地掐断了。

  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中,只见断桥左侧陡峭的山崖上,挖掘机在舞动着巨臂,推土机正掀起泥土的浪花,一条新的生命通道,正自东桥头蜿蜒而下,延伸向湖边,与即将建成的轮渡码头悄然相连。

  为了早日打通这条通往青川的生命线,突击队员们在队长姚希平、副队长高国孝、翟永昌等人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达13个小时以上。

  在抢险现场,记者采访了许多突击队员,当我问到他们所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什么时,大家观点非常一致:工期紧、任务重、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对他们来说,最严峻的考验,就是频频发生的余震。据国家地震局发布的权威消息,截止5月29日12时,在汶川大地震灾区共监测到余震9130次,其中6级以上的5次。在青川县境内,每天震感比较强烈的余震多则七八次,少则三四次。持续不断的余震,不仅威胁着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对他们的精神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5月27日下午,机械操作手裴齐军平整完一段路面,感到口渴难忍,便停机喝水,刚拧开矿泉水瓶盖子,装载机突然跳了起来,随即向坡下滑行,他以为自己忘记制动了,便本能地猛踩刹车,发现刹车是抱死的,不禁浑身发毛,意识到是余震在作怪,于是便纵身跳到地面,顺手搬起一块石头卡在装载机轮胎下。裴齐军刚要钻进驾驶室,不料一块石头从山坡上的树林中“唰”地一声滚落下来,他躲闪不及,脚背被砸得鲜血直流。

  在轮渡码头工地,正在带领大家绑扎钢筋笼的突击队员张小明对记者说:“由于余震来无影,去无踪,神鬼莫测,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此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此,黄世华深有体会,他说频繁的余震让他产生了神经过敏症,每天下班后躺在床上,总觉得天旋地转,大地晃个不停,导致他整夜整夜地失眠。

  5月27日深夜,劳作了一天的突击队员们早已经进入梦乡,但黄世华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他感觉到大地又在剧烈晃动。“活见鬼,该死的神经过敏!”正当他为自己落下的毛病感到懊恼和可笑时,头顶传来碎石滚落在篷布上的“乒乓”声,帐篷的铁支架也发出了“吱吱”怪响。

  “不好,地震了!”

  随着黄世华一声大喊,正在睡梦中的张小明猛地从床上弹起,“嗖”的一声“射”向门外,头部“击中”了对面的帐篷,地面上的碎石,将他的膝盖和胳膊划出了几道血肉模糊的伤口。

  当记者为这惊险的一幕唏嘘不已的时候,更加惊险的一幕,已经将自己置身其中。

  “轰隆隆……”随着地球深处传来一阵沉闷的巨响,大地再一次剧烈颤抖,平静的湖面波澜骤起,惊恐的鲤鱼高高跃出水面,四周高山上升起滚滚浓烟,岩石坠落的声音此起彼伏,对岸废墟上的危房开始倾塌,井田坝大桥两端残存的混凝土栏杆在刺耳的断裂声中轰然落下,在宽阔的湖面激起铺天盖地的浪花。

  记者默默地记下这个终身难忘的时刻:2008年5月28日15时30分。

  操作手们正驾驶着各种机械设备,为即将开通的生命线作最后的铺垫。

  远处的废墟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作者:曾正贤)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