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撒玛利亚救援会救灾物资运抵四川地震灾区 陈文 摄 |
开放:国际视野的大国胸襟
汶川大地震为世界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理性看待和冷静观察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的褒贬和国际舆论的誉毁应该具有更大的承受力,秉持谦卑、坦诚、达观、包容的开放心态,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理解与融合。
钱钢: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一场史所罕见的国难。与唐山大地震相比,除了遇难人数外,其震级、强度、裂度,波及范围,破坏程度、救援难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如此惨烈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国政府展现了一个伟大民族和负责任大国的开阔胸襟和开放视野,凸显出一个在全球化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大国对现代文明与普世规则的认同与吸纳。
回顾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我们囿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条,闭关锁国、拒绝外援,在国际社会产生的非议令人汗颜。
唐山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大国都快速做出表态或反应,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政府在地震当天就表示,“愿意提供中国政府所希望提供的任何援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致中国领导人的电文中表示:“这个世界组织准备帮助灾区人民为克服这场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进行的斗争。”英国外交大臣在下院宣布:“英国已向中方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紧急援助和医药物资。”日本内阁通过了“迅速发出救灾物资援助中国抗震救灾”的政府报告,一俟中国方面做好接受准备,便起运药品、衣物、帐篷等物品。
然而,国际社会翘首盼来的是冷冰冰的6个字:中国拒绝外援!作为对国际社会的答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其中写道:“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接受我的采访谈到“拒援”一事时,痛心疾首地感叹:“那是我们的失策啊!”唐山地震时期,迟浩田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但那时我们谁意识到了呢?当时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慰问团到灾区,在我们的帐篷里,他说:‘外国人想来中国,想给援助,我们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不着别人插手,用不着别人支援我们!’我们当时听了很激动,鼓掌,流泪,也跟着那么喊。多少年后才知道是干了大蠢事!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灾害,我们每年不也都向受灾国家提供那么多援助么!”
老将军坦诚的话语,使我联想到《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的一段话:“看来,最坚决地献身于中国革命的那批人,以一种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方式,把这场革命看成了一场非常之长的战争。”
是的,近代以来的内忧外患,使中国人缺失了自信,丢失了自我。新中国建立后前20年间日益甚嚣的极左意识形态,导致民心违逆,民意阻塞,民气压制,人性扭曲,整个社会失却了延绵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价值体系。加之长期的东西方对垒形成的冷战思维,致使中国从高层领导人到普通大众难以明白一个地球人都懂得的道理: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面对天灾超越政治展开多边合作,是国际社会的道德共识与行为准则。过去几十年,每当灾难降临,中国人的心灵就要经受一次痛苦的折磨和扭曲。灾难的政治化,政治的灾难化,两者交互作用,结果在中国的民族性格中,注入了太多不该有的压抑、苦闷、冤屈、愤懑和抗争情绪。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依然是伤痕累累,还没有彻底痊愈和复原。
回顾过去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可以说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命运相连、福祸同担。在应对印度洋海啸时,世界各国对受灾国展开大规模援助;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时,国际社会信息共享、共同防治;在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委内瑞拉也抛开政治分歧施以援手。海啸、地震、飓风、瘟疫,对这些突降的自然灾害人类无法阻挡,但面对它人类可以选择携手互助、合作抗灾。因为,这种由人及我、推己及人、人溺我溺、人悲己悲的情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性力量和人道精神,更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自觉担当。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履行着自己的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与责任。对于灾害给其他国家带来的痛苦感同身受,也深知患难真情之宝贵。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实施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对受灾国累积援助金额逾13亿人民币。但在接受外援方面,几十年来中国政府给予国际社会的是矜持孤傲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印象。
施昌学: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欣喜地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与唐山大地震形成鲜明对照,此次中国政府一改几十年固守的传统僵化思维模式,以震区人民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需要为最高准则,秉持开放务实的态度,打开国门坦然接受。从13日开始,世界各地的救援资金与援助物资便源源不断汇集灾区。俄罗斯伊尔—76大型运输机、美国空军C—17大型战略运输机也满载着本国的救灾物资先后飞抵成都。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专业救援队和1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医疗防疫救援队,接踵进入震中地区,展开紧急抢险、搜救、医疗、防疫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第一次接纳国际和境外救援人员协助自然灾害救助工作。5月22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还公开发出呼吁,希望国际社会向中国灾区提供帐篷等紧缺救灾物资援助。国外传媒的记者也享有中国记者同等的采访权,数十家国际媒体的记者被邀请进入四川灾区现场自由采访报道。
前所未有的开放,前所未有的坦诚。甚至连中国军方参与抗震救灾部队的组织调动、兵力部署、动用装备等情况,也在第一时间向国内外实时发布,解放军高层将领也罕见地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面对面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大陆与台湾,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在汶川大地震的余波中谱写出大爱无疆的动人乐章。抛弃了“统”“独”的纷争,模糊了“蓝”“绿”的界限,从政治人物到普通百姓,从财团大亨到工薪阶层,全都向同根同文同种的受难同胞捧出一颗炽热的心,献出一片浓烈的情。大陆政府和人民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深深谢意。
中国面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这种务实作风与开放襟怀,令世界各国为之动容,令国际舆论“耳目一新”。开放展现的是一种自信,自信来自于“底气”。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的持续发展与国力增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近代以来受欺辱、遭强凌的积贫形象与弱者心态得以彻底改变。
中国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着中国。这种积极正面的互动与回应,将鼓励与推动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我们看到,前一段因藏独暴乱和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引发的西方舆论对中国形象的抹黑与妖魔化,在汶川大地震后迅速转变,代之以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巨大同情与热情赞誉。
还记得那个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义愤填膺的CNN么?还记得那个粗口羞辱中国人民的卡弗蒂么?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CNN网站首页上,每天都醒目地登载着记者从灾区现场采制的报道,那些讲述“China’s earthquake victims’eat bitterness’”的动人故事,打动了无数美利坚国民的心。中国人民的形象一个月之间,从“暴民和匪徒”变成了“grin and bear it” 的抗灾英雄。而允许CNN记者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采访报道,不也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大度么?CNN或许良心发现,或许有感其诚,终于向中国人民道了歉,尽管有些迟了。
这是汶川地震5天后,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幕: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和联合国各组织发言人高度评价了中国救灾工作,详尽了介绍救灾进展和联合国与中国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团结协作的情况。就在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之时,一名西方记者突然发难,称中国政府不许西方记者在震后第一时间进入灾区采访有悖“新闻自由”。此言甫出,全场哗然。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厄泽女士一反惯常的沉稳与温和,抢先厉声喝斥:“我不许你这么说!”她强调:“抗震救灾是抢救生命,是人道主义紧急救援行动,绝不能与其他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署发人言伊莎贝拉·比尔斯女士满含热泪,声音颤抖地说,抗震救灾是在与时间赛跑,救援人员早进入灾区一秒钟,就能多救出一条生命。中国救援人员在道路交通严重堵塞、重型机械无法进入现场的情况下,徒步前进,用双手抢救遇险群众,可歌可泣。其他联合国组织发言人也纷纷表示,媒体应该客观公正,中国并没有拒绝国际援助,更没有封锁新闻信息,外国记者也很快获准进入了地震灾区。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汶川大地震为世界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理性看待和冷静观察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汶川大地震昭示我们,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的褒贬和国际舆论的誉毁应该具有更大的承受力,秉持谦卑、坦诚、达观、包容的开放心态,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理解与融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