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门六月十七日电 (陈浩光台宣)中国著名侨乡——广东台山市浮石飘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该市继“台山广东音乐”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今日从该市了解到,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广东台山市浮石飘色榜上有名。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五百一十项,台山浮石飘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类。
飘色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的综合表演,它的阵容包括有舞狮子、舞龙、耍大头、锣鼓八音、戏曲段子、乐队、花灯、武术队等,突出故事人物化装游行表演。浮石飘色的特色是,两个小孩装扮为戏曲人物,由四位穿古代武士服装的壮汉抬在“色柜”上行进。飘色的道具,下面的木箱叫做“色屏”,支撑小演员(色仔)的钢枝,叫做“色架”。每台飘色有两个“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称为“下色”,又叫做“屏”;凌空三米高立在色架上的色仔,称为“上色”,又叫做“飘”。在观众眼中,上色似乎全无依托,凌空飘行,十分神奇。浮石飘色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罗通扫北”、“薛仁贵与柳金花”、“吕布戏貂婵”、“白蛇青蛇”、“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等几十种造型。“色仔”在八至十岁的小学生中挑选,并训练和装扮。
台山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浮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两百多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二000年以来,该市斗山镇浮石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并获得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金奖,还被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广东省民间飘色传承基地”。此外,在参加第八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中,获得山花奖等荣誉。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