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四川筑路勇士的艰苦生活 栖身隧道背回食物(图)




  黑黑的隧道 亮亮的帐篷 勇士们临时的家

  本报记者见证抢通保通都汶路90多名施工人员异常艰苦的决战生活

  本报特派记者 陈炜 陈羽啸 映秀摄影报道

  昨日,从都汶路抢通保通指挥部传来好消息:彻底关钢桥的汶川岸桥台已搭筑完毕,整个彻底关钢桥搭建将于近日起从汶川岸开始。彻底关大桥每个小小的进展,都饱含着四川路桥集团大桥分公司90多名工人的艰辛和努力。为早日攻克彻底关,一个多月来,他们的家一直安在黑黑的彻底关隧道里,每天从清晨6点半忙到晚上8点半,劳累了14个小时后,隧道成了他们临时栖息的家。

昨日,本报记者从映秀出发,翻越多处滑坡和垮塌地带,最终乘坐跨越岷江的溜索,来到彻底关隧道,亲眼见证了这些勇士的艰苦生活。

  □他们的工作

  安身之处 隧道里搭起帐篷

  上午10点半左右,当记者到达彻底关大桥映秀岸时,早上出发时飘起的毛毛雨变得越来越大,衣裳顷刻间被打湿。站在垮塌的桥头附近,溜索上的铁笼从江对面的断桥上缓缓滑过来,我们跨进了这个钢筋焊成的、最多能挤四五个人的铁笼。铁笼在临时拉撑的钢索上来回滑动,过江时不停摇晃,让人心惊胆战。但就是这个钢笼,不仅是目前连接汶川映秀的唯一途径,也担负着运输彻底关钢桥映秀岸桥台搭建设备的任务。

  从半截桥面走到洞口,安全员大声地喊着注意落石。刚刚冲进隧道入口,洞外就掉下来10多块拳头大小的落石。来不及回顾刚才的惊险,就被眼前的壮观场景所震撼。隧道入口里,形状、颜色统一的帐篷一字排开,灯光掠过,显得格外整齐划一,这样的壮观场景一直延绵到隧道的黑暗深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隧道里30多顶帐篷,四川路桥集团大桥分公司90多名施工人员,已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因为彻底关附近没有空地,隧道成了施工人员唯一可以安身的地方。

  既然来了 就要坚持把路打通

  “每天都有肉吃,早上两个鸡蛋,每天一人一包烟,中午不能喝酒,晚上的酒管够。”一个帐篷内,大桥分公司聘请的3名工人都十分满足,这待遇在其他地方打工是享受不到的。“既然人都来了,就要干到把路打通为止。”一直默默坐着抽烟的苏培勇突然抬起头说。“到时到映秀的路通到对岸,我们就不用一次次分拆材料,滑溜索过江了,工程进展也会快得多。”项目经理刘小波看着岷江对岸,眼中满是憧憬。

  吃过午饭,雨小了不少,记者本想再找伍培元他们聊聊,但已不见了他们的身影。刚刚搭筑起的桥台旁又响起了挖掘机的轰鸣声。为了趁着好天气将记者送回映秀,对岸隧道分公司的肖总坐过溜索,催促我们赶紧离去。返回对岸时,当我们再次回望,在崇山峻岭间,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施工人员是那么渺小,而颜色却如此鲜艳。

  □他们的故事

  物资车受阻 冒着“石头雨”背回食物

  上午11点26分,一辆皮卡运输车从汶川方向驶来,出现在隧道口。彻底关大桥抢通保通工程总工程师吴洪朗高兴地迎了上去,欣喜地看着满车的蔬菜粮食,不时扭过头向记者介绍。10日一早这辆车就出发前往汶川获取供给,却因为草坡段的垮塌,整整三天都无法返回。“隧道里只有一台冰箱,但仅能储存90人一天的食物,要是车子当天不能回来,90多个人就要饿肚子。”吴洪朗告诉记者,这几天的伙食,全靠8个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从塌方的那头将食物背过来。

  来时只带了一双鞋 穿破了仍舍不得丢

  雨越下越大,为了安全起见,在岷江边施工的工人陆续回到隧洞里。施工车辆刚开进隧道,隧道出口的落石就从手掌大小的小石块,变成了直径几十厘米的大石头。对面山上,阵阵塌方的声音响彻河谷。几百米长的彻底关隧道,此刻成了唯一安全的依靠。

  此时,帐篷里也逐渐热闹起来。苏培勇三人正在试穿刚发给他们的解放鞋。套上合脚的鞋子后,30多岁的干福军满意地站了起来,却拿起身后一双穿烂的鞋子,舍不得扔,小心翼翼地放到床下。“有时还可以换着穿一下。”干福军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来工地时,只穿了一双鞋子,一个多月来都没换过。“公司运输物资太不容易了,只能克服困难。”一旁的苏培勇突然插话。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