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涨幅达18%可能源于公务员加薪
主持人:
统计应当说是一项精确、谨慎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需要界定一些准确的概念。
|
金教授:您好。
主持人:
首先需要您给我们解释几个概念,首先“在岗职工”包括哪些人?
金勇进:
在岗职工实际上应当讲就是说,他跟工作单位有正式的协约,对这个单位进行劳务或者工作,从这个单位领取工资报酬的这样一些职工。
主持人:
我们细化一下,临时工算不算在岗,另外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算不算在岗职工?
金勇进:
按照统计的方法来讲,前面有一个统计的城镇单位,如果是跟这些城镇单位正式签约的,都应当是在这个口径范围之内。但是有一类情况,就是现在有一些工人不是跟单位签的,是跟劳务公司签的,也叫做派遣工,像这一类在统计工资的时候没有统计在里面。
主持人:
国家统计局把城镇单位细化成了三类,一个是国有,一个是集体,另外一个是其它经济类型,这个其它经济类型指的是什么?个体户、私营企业算不算其它经济类型?
金勇进:
个体户、私营企业都不算,其它的经济类型我理解在这里面主要是指一些三资企业。
主持人:
还有一个就是平均工资,工资的含义是什么?是货币形式的工资,还是说一些单位发的一些津贴、奖金,包括一些补贴也算工资?
金勇进:
这个工资从本身来讲,我的理解它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如果是从狭义来讲,就是工资,它构成收入的一个部分,你的奖金、津贴、补贴,就不算工资,但是你要讲工资性收入,这是从广义性来讲,当然整个的你在单位得到的这些收入实际上可以包括工资,也包括你的奖金、津贴、补贴。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个好像是指的广义的含义,所以它实际上指的职工在单位通过劳动获得的现金收入,就是工资的收入。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18%这样一个工资增幅出来以后,很多老百姓都觉得,这和我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出入比较大,所以很多人就有这么一个问题,18%的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金勇进:
我觉得平均工资是分两个层次上的问题,一是这个平均工资这里面有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地区,实际上平均工资是把所有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求一个平均数。
另外一个,平均工资上涨18%,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我想是不是会有这样一个原因,就是一两年以前,咱们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调整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改革,就是上调。国家公务员改革以后,各个地方公务系统,各个企事业单位也效仿,也就是进行工资改革,其实就是工资往上涨一块。但是它们随后随着国家可能有一个滞后期,所以在今年这一部分,是不是正好赶上这个滞后期,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因素的影响。
主持人:
金教授,最后一个问题,请您简短地回答,就是您怎么看待社会公众对于公布了18%的工资增幅之后的一种不理解,甚至是一种疑惑的态度?
金勇进:
我觉得这可能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从公布者,就是国家统计局来看,因为它公布的是一个平均数,一个平均数容易抹煞一些局部的现象。所以我在想,如果这个数据能够不仅有一个总体的平均,再有分地区,分行业,分部门,有一些更细致的分类的数据,大家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一点,这种疑问可能会减小一点,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可能公众对于一些统计指标的理解、调查方法的理解上的问题,就像刚才我们说的平均值怎么去理解,怎么去看待。
主持人:
好的,谢谢金教授给我们把这些概念做一个澄清,谢谢。
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面临同一数字的不同反应
主持人:
岩松,我们还是回到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怎么理解这个统计数字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真实的感受之间的差异?
白岩松:
其实我们要回到这个数据本身,我不知道大家算没算过这笔帐,昨天公布的这个数据是上半年的一共是12900多块钱,平均到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2160元,这是一个平均数,你可能在街头很多采访的人,月收入是在四千到五千或者是更高,他在计算18%的增幅的时候,要求的钱就更多了。
我举例来说,挣一千块钱的人如果要是涨了18%的工资,只需要多增长180块钱。但是挣五千块钱的人,如果让他的心理感受有一个,能涨了18%的话,它就要涨900块钱,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因此相对来说,月平均工资2160元,我们如果在大城市里面采访,当然会觉得很少,已经是在平均数里面,我们是属于高的那个位置,这是一个层面。但是仅仅是一个我们去计算数学统计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理感受。
第一,从去年开始流行一句话,叫“我们跑不过刘翔,起码要跑过CPI。”从这个18%的角度来说,把CPI给超过去了,CPI今年上半年是7.9%,但是别忘了一点,如果你跟去年相比较,今年的7.9%是远远高于去年CPI的指数。可是我们工资上涨的幅度跟去年没差太多,我们实际工资上涨的幅度是远远低于去年的,从数字上来看。但是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平均数里面还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比如说这个平均数是谁给平均下来的,有很多垄断的企业,也许它的工资增速是很高的,而我们没有体现出来,但是我们为什么平均了一下,我们就没有这18%的感觉。
还有我举一个例子,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它计算得很好玩,有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拿到的年薪是六千万,他这六千万如果做统计的时候可以这样统计,他使一千名一分不挣的职工最后统计下来是平均年薪六万元,你看,这六千万是真实的,这一分不挣也是真实的,但是最后统计出来的这一千人平均年薪六万也是真实的,所以它是不真实的。
主持人:
所以这可能也牵涉到一个统计方法、统计口径的问题,到底是加钱的平均还是说简单的平均,如果说简单的平均,它会掩盖很多问题。
白岩松:
对,我就觉得关键是这个问题不在于,它是真实的,应该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此简单的把这样一个没加任何解释的数字就推到公众的面前,这是容易造成大家抵触的情绪。
其实去年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在去年的时候当时面对了这样一个平均工资,大家也是马上感慨,你涨工资了吗?没有,那么我想统计局的有关人员应该听到了去年很多人这样的一种感慨,今年再公布这样的数据的时候,为什么不做得更细一点,比如说按地区,按照不同的行业,把这样的一个数字既交代了18%,同时把那些数字也给大家一个解释,大家就明白这个平均数是怎么来的了。
主持人:
但是你看这个数字,不是今年才推出来一个新的项目,它已经推出五年了,虽然每年推出以后,人们最会有这样的抱怨。但是我们不妨参照一下GDP这个数字,GDP对它的争议也有很多,但是我们仍然以它作为每一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断,恐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也是希望做一个参照,就是我参照上一年。
白岩松:
它跟GDP是不一样的,GDP当然是拿了一个平均的数字去统计,一二三四五六月,各自不同,最后有这样的一个数字,但是它跟每个个人之间那种直接的关系并没有以真实的感受去跟它进行碰撞,对吗?你作为一个个体,你认为今年上半年10.4%或者怎么样,你们之间的那种联系并不那么具体。但是工资就明确地说了,城镇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是18%,你马上就要算,董倩,你涨了18%吗?没有,问他,你涨了吗?没有,但是这是一个平均数,于是导致了大部分的人群是在这18%里面,没有找到这样一种感觉,而且这里关键的不包括农民工,不包括很多的私营企业主,还有个体户等等,而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中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拿这样一个数字去衡量,尤其大家模糊了一下,被当成国民的收入概念,那更是不准确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