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60余种,可谓林林总总,见仁见智。在欧洲语言中,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语的“耕作”一词,指人类与自然斗争通过努力与运用智慧得到的创造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以文教化”的说法: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的含义首次系统地表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的审判实践、法院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审美情趣和社会心理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制度、机制、社会影响的总和,是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审判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法官职业特色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体系,是法官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群体行为取向,也是法官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所持有的一种道德价值共识。应当说,法院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的主流文化,体现了法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审判事业发展和法治进步在文化上的现实表现。
法院文化的主体是法官,随着法官职业化进程的加快,法官群体正逐步形成共同的司法理念、精神追求、人文修养、职业伦理,构成一种不同于其他职业群体的文化特征。培育法官的人文品格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法官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特别是具备独立人格、法律思维、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人格魅力等,对于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法官在办案、工作、生活中的行为是法治理念、精神状态的动态体现,也是法院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折射。法官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是由共同的法律追求和法律信仰支撑的。建构具有丰富智慧、卓越品格、富涵人文精神的法官职业群体,是以人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法院文化是时代精神在法官队伍的具体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法官的人文精神,提高法官的文化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陈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糟粕的负面影响,要采取的批判态度,根除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特别是要克服在“官本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特权思想。公平、正义、和谐等基本价值理念是全人类在创造法律、改革法律、执行法律时不断共同思考的问题,是人类的共同的理性追求,也是世界各民族法律文化长期借鉴、吸纳和融合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法院文化建设必然要认真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法律文化,学习西方的法治经验,以丰富和优化自身的文化构成,保持创造活力。
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法院文化与法院事业的发展是同步的,它从审判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从法官创造的新鲜经验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也可以这样说,法院文化是对法院工作实践、审判工作规律的科学揭示和反映,必须坚持从法官队伍建没的客观实际和规律出发,科学地总结法院管理的基本经验,反映广大法官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风貌。法官公正司法积极性的调动,从根本上说要靠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来实现。法官人文品格的塑造必须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并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努力实现法官个人的自我价值与法院系统整体价值的融合统一。一切先进文化,都有一种追求理想、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法院文化是法院工作不断发展的精冲动力和支撑,以之来激励法官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辱使命。
法院文化建没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对法院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上,必须进行理性的认识和研究。认真研究法院文化的内涵,完善法院文化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法官队伍素质,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去深入揭示法院工作规律,探索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近年来,讨论法院文化建设和司法人文精神的著述不少,但往往不是失之于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的形而上,就是从表面到表面、从实践到实践的形而下,同时往往缺乏提升的路径。丁国强同志具有丰富的法院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出众的文笔,因而文中既有深刻、富含哲理、素材丰富的理论思辨,又能结合我国法院工作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和设计了提升法官人文品质的具体途径,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开辟了光明的前景。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于法院文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激励和启发更多有识之士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我们共同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广泛参与,法院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