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多地出现婴儿患肾结石病例 > 多地婴儿同患肾结石消息

乳业老总自曝内幕 抢奶源抢出行业“毒瘤”(图)

“毒奶粉”事件后,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大洗牌.

今后,乳制品的源头监管将更加严格

  因为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许多人都在问:是谁动了我们的牛奶?透过中国乳业大战无序争斗、失于监管的乱象,或许我们能看到“毒奶粉”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

  其实,“毒奶粉”事件虽然是坏事,但却带来了行业良性发展的契机。

  “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知道这个行业迟早要出事。”60岁的杨林伟说。

  杨林伟是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事乳制品行业多年。
如今,他和遍布陕西全省的40多家乳制品企业一起,正在感受着“行业地震”。

  突然爆发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使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正在席卷中国乳业,无数的消费者,正在为自己的餐桌寻找牛奶的替代品。“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的口号,如今变得颇具讽刺意味。

  作为从业者,杨林伟的心情是愤懑和伤感的:“中国乳业大战打了这七八年,打出这样的结果,太让人悲哀了!现在冬天来了,也好,大家一起过过冬,好好反思一下,把行业自身的毒瘤割除干净!”

  无序竞争:先有市场 再找奶牛

  在杨林伟眼里,中国的乳业大战已经打了七八年。而他作为一个“参战者”,对行业恶性竞争所带来的“毒瘤”感同身受。

  作为全国乳品行业的前5个省份之一,陕西的乳业状况也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杨林伟记得,大约7年前,本地的主要企业有五六家,竞争还算正常,随着2000年前后,中国乳业大战渐起硝烟,国内各大品牌纷纷进驻陕西,乳业市场的竞争一下子激烈起来。

  事实上,1999年以前的中国人还没有建立起喝奶的习惯。1999年,“常温奶”(保质期在30天以上的牛奶)进入市场,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因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乳制品行业被看作是“朝阳产业”。西安市乳业协会的副秘书长薛先生回忆:“1999年是中国乳业的井喷期,有人戏言,不管干啥的都在做牛奶。”

  2004年左右,乳业大战到了几乎白热化的程度,国内大企业例如蒙牛、伊利等在市场上烧钱的行为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据报道,2005年,蒙牛、伊利、光明3家乳业巨头在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就超过了5个亿。

  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市场有了,消费者的需求被激发了,可奶牛在哪里?奶源在哪里?

  “在过去快速发展的时候,许多乳品企业都是"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观念。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对乳品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薛先生说,“这不像做饮料,打开水龙头就能生产。牛奶行业应该是"先有牛奶,再有市场",否则没有牛奶,市场再好,最终就会出假奶。”

  事实上,蒙牛当时走的就是“液态工厂”的道路,在没有自己的基地的情况下,先建立起品牌,并整合各地社会资源,建立起巨大的品牌效应之后,企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蒙牛曾经的发展被誉为“整合营销”的经典案例。

  杨林伟说,在业界,人们一度把乳业大战用“烧、杀、抢”的“三光政策”来形容。其中,“烧”就是企业在市场上烧钱,包括大量的广告投放,激起市场的需求;“杀”,则是在市场上杀价,以低价竞争,打价格战,使一些中小企业无奈退出这一微利行业;而最后一个,也是乳业大战最激烈的表现就是“抢奶源”。

  事实上,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便是没有普遍的奶源基地。大多数的原奶供应是从散养的农户中收购。奶源并没有直接控制在企业手中,这就为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而因为整个市场上原奶的供不应求,所以“抢奶源”也就成为各企业竞争的一个表现。

  “行业在无序地争斗。”杨林伟总结“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前“如火如荼”的乳制品行业时说,其实因为奶源监管的失察以及产品质量的隐患,整个行业已经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抢奶源抢出行业“毒瘤”

  “三鹿不是偶然事件,这是行业脓包,迟早要爆发的。”西安市乳业协会的秘书长王伟民说,在他眼里,行业的脓包之一就是“奶霸”或称“奶贩子”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乳业的发展,各地也出于扶持农民等考虑,鼓励发展奶牛养殖业。“城里一杯奶,富裕一个村”,也曾经是一些大企业的宣言。但因为行业的无序争斗和监管不力,最终奶农并没有获益,却成就了一批“奶霸”。

  在杨林伟的记忆中,2002年前,陕西的市场上还没有“奶贩子”、“奶霸”,大多是企业和奶农直接签订合同。后来,因为无序的争斗,企业纷纷争抢奶源。就这样,一些“奶贩子”应运而生。“这些人里,有良民,自然也有恶人。那些无良的"奶贩子"遂成"奶霸"”。

  9月18日,因为在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而被宣布逮捕的18人中,耿氏兄弟便是典型的“奶贩子”。但耿氏兄弟也交代,在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在三年前就已有之,而且是行内公开的“秘密”。

  2007年4月,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披露了陕西某乳品企业造假、掺假的实例,当时虽使得陕西全省对乳制品行业加强质量监督,但这个普遍存在于全国乳品行业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

  现在,曾经的“黑幕揭露者”蒋卫锁还有家难归,知情者介绍,他如今隐匿在某城市,不敢公开现身。蒋当年也是一名奶站经营者,因为良心谴责而勇敢地揭开了黑幕。

  “如果当时能以此案例,清查全国乳制品企业,或许今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杨林伟说。

  穷了奶农 坑了企业 富了“奶霸”

  “效益好些的奶站每天收奶在300吨以上,赢利甚至顶一个亿元以上产业的企业。奶贩子中,开"奥迪"、"本田"的不少。”有知情者告诉记者。

  据知情人介绍,相当多由“奶霸”控制的奶站,都会在掺假上做手脚。举例而言,收奶10吨,一般都会上交15吨到20吨,有时甚至到30吨。这个多出来的奶,便是造假的“成果”。“造假不断,即使这个不出来,那个也要出来。如今的造假者手中有了钱,可以买化验设备,造假能力也在提高,就这样恶性循环。”杨林伟说。“奶霸”往往是农村的强势人物,他们有时甚至和“村霸”勾结在一起。一名从事乳制品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企业在外边收奶,如果不和当地“奶霸”联系,有时即使进村,出高价也收不来奶。

  对这样的“奶霸”,如果不是政府部门彻底清查,企业实在无能为力。事实上,在争夺奶源的恶战中,一些“奶霸”还得到了大企业的支持。这位人士有一次就亲眼看见,奶站送来的牛奶,第一次检验不合格,企业想第二次检验时,人家已经扬长而去,直接把奶送给了另外一家大企业。

  “企业作为法人,有执照,有自己的责任,而"奶霸",根本没有这些东西的约束。这也导致国家对"奶霸"的管理几乎处在真空状态。”乳品从业者谭渊说。可见,今后的奶站、奶厅也应由工商部门发执照。

  企业的利益因为“奶霸”受到损害,农民作为乳制品产业链最底端的一环,利益更是无法得到保障。事实上,因为“奶霸”的存在,无论在国家调整乳制品价格,还是提高原奶收购价格方面,农民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

  2007年,陕西省乳业协会的一份工作总结中,多少透露了这些问题:“奶农、奶站和乳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经济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前几年我省乳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由于重复建厂,由于没有对奶源基地建设者权益保护的法规,造成互抢奶源的混乱局面。原料奶的收购已不是企业和奶农双方的经济行为。"奶霸"趁虚而入,强买强卖、掺杂使假、欺行霸市,加工企业提升奶价的好处,奶农并未从中得到多少。”

  而管理成本的过高,则使得“管理机构没能力或者不愿对乳品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和奶源垄断行为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监管”。

  乳业期待深度整合

  在杨林伟眼里,“奶霸”能乘虚而入的一个原因就是大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由于牛奶产量也有淡旺季之分,在旺季来临时,一些大企业争相提价,例如,就在此次事发之前,一家大企业在当地散发传单,将收购价提到每公斤3.6元以上,比原有的3.1元高出好几毛钱。这号称一万张的传单,几乎是“见牛就发”,甚至发到了东方乳业的奶牛基地里。但如果是在淡季,奶农们则经营惨淡。“作为当地的中等企业,原来我们上市一百七八十吨。如今在大环境下,我们只能调整市场。白奶已经不生产了,一个是赔钱,还有一个市场砸价。”杨林伟说,如今的东方乳业正在把产品转向功能型牛奶,部分鲜奶供应给一些配送机构。“我们已经打不起这个仗了。”他说。

  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法国,只有几千万人口,就有两千多乳品企业,却相安无事;在中国,十多亿人,1000多家企业,却因为不规范管理,造成混乱的恶性竞争。

  那么,“毒奶粉”事件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怎样才能绝地重生呢?

  “围绕奶源建企业,国外都是这样的。在法国,有一片奶源,就建一个厂,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产品。”薛先生说,事实上,乳品企业应该有3个层次:全国性企业、区域企业、城市型企业。如果扔掉过去不合理的观念,对全局有个正确的认识,在加上政府的合理引导,才有望建立健康的中国乳业。“三鹿事件,虽是坏事,但也带来行业良性发展的契机,行业深度整合的时机已经来临了,而这个整合,应该是标准、有序的整合,在对产品清楚地认识基础上的整合。”他说。

  也正如中国乳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所说,中国乳业产品结构要多元化。中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和自然情况复杂,差异大。因此既要有大型的全国性乳品企业集团,又要有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要根据不同需求做到结构多元化。

  政府监管 能否成立乳业执法队

  9月17日中午12时,位于西安东郊的东方乳业有限公司,3辆装有20吨原奶的奶罐车刚拉回了奶,送样员丁丽英爬上奶罐车,从顶部的开口伸进长柄铁勺,在将奶搅动均匀之后,取出样品,送交检验。这是该厂检验的第一关。首先是从形态、口感等来检验牛奶。和全国大多乳品企业一样,“三聚氰胺”的检验在这里做不出来。

  事实上,东方乳业有限公司和全国的相当多企业一样,都没有三聚氰胺的检验设备,只能送到省质检部门去做检验。所以,当造假者的道德底线无限降低之后,再先进的质检仪器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各企业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才是明智的选择。“毒奶粉”事件之后,各地的质检部门开始行动,要求乳制品厂必须定点蹲守。东方乳业有限公司也住进了3名质检人员。由于“毒奶粉”事件的不断升级,要求每一个批次的牛奶送去检验。9月18日,东方乳业送去检验的有13个批次。因为待检验的产品太多,当天的检验,一直到晚上11时才有结果,待省技术监督局发来传真后,产品才开始出厂、送货。

  农业部门也在行动,“全国奶站专项整治工作”已启动,副省长姚引良要求,全省要紧盯奶站各个环节。各地农业、公安、卫生、质检等部门将联手对本地所有奶站展开大规模清查整治行动。“对行业来说,不破不立。不破除陈旧的东西,脓包就清除不干净。”杨林伟说。而另一位乳制品企业的负责人则认为:“政府现在也要把问题搞清楚,把过去多年没做的事情,现在从头做起。打倒重来。”他们建议,为了真正切实有效地从奶源上解决问题,甚至可以效仿宁夏吴忠,建立专门的奶业执法队,打击不法奶贩,真正促成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林伟 | 薛先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