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1-09 03:47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今年秋播,老家在绛县的陈女士不再像往年那样忙着下地干活,自家的土地转包给了别人,丈夫在省城当“包工头”,她自己从事家政。
今年在省城买了一套单元楼房,孩子也在省城上了学。她乐滋滋地说:“城里的生活方式已经慢慢适应了!”
如今,农民进城务工就学、买房定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司空见惯。这些看起来不过是一家一户过日子的小事情,却折射出一个巨大的变化:以户籍制度为突破口,半个多世纪深深影响中国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渐被打破。城乡壁垒、户籍壁垒,这些阻碍小康社会建设的绊脚石,正在被城乡统筹发展的巨帚一扫而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改革的巨舰驶入深港,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宏伟目标。
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梦想不再遥远。
“促带补帮”良性互动“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地处黄土高原,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2/3以上,特别是晋北农村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温饱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民群众的生产与生存……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现状,使得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更为艰巨。
近年来,我省把推进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加大统筹力度,不断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积极探索建立金融信贷、先进科技、人才智力、市场信息等进村入户服务的体制机制,切实将重点实施的教育发展、创业就业、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住房安居“五大惠民”工程向农村倾斜,覆盖广大的农民群众。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新增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60%以上要用于农业和农村的要求,2006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69.9%,2007年比上年增长50.6%,2008年比上年又增长38.2%。
“以煤补农”是我省“以工促农”的重大举措。煤炭可持续发展主要投资方向按50%、30%、20%的比例安排,被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等三大投向。
工业企业开始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全省新农村建设中参与帮建的企业达到了3502个,帮建村3875个,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为帮建村开展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万多个。
越是贫穷,越要加快发展;难度越大,越要早动手。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央的要求,更是我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需求。
阳泉市和孝义市先后被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和以统筹城乡产业布局、资源共享、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县(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试点,积极探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孝义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韩光勇深有体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农村和城市在经济上互补、政策上平等、待遇上一致。”
对症下药深化改革城乡协调发展步履生风 当前,全省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除了这些硬指标,精神状态、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等软性指标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
农村稳定发展关系全省发展大局,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系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农村长期落后、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局面得不到扭转,不仅会影响工农业本身的协调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城乡居民和谐关系的建立,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天意。只有切实做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经济社会把脉,对症开药。
全会《决定》就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表述。“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在外地就业多年,但仍是农村户口的临猗县眉阳村农民荆国梁认真学习了《决定》,他满怀希望地说:“这是我盼了好些年的事啊!”
紧抓机遇科学谋划绘就城乡美好未来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的整体思路,将城乡一体化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长治市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中心城市、县城及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步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常平、荆圪道、西山底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保障有力、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脱颖而出。去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10.4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2倍,城乡矛盾相对缓和。
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倍增。
省社科院经济所专家张文丽认为,在这条路上,我们必须要有大突破,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上要有突破。“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能靠农村自身来进行投资和建设,必须加快建设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增长机制;在促进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共同发展上要有突破,实现“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在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上要有新突破,加快培育城乡经济特色,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在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上要有新突破,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力度和范围,优化城乡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政策合乎民意,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只要坚持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产业、统筹资源,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与农村成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统一体,今天的蓝图就必将成为明天的现实。
本报记者武俊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