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0日载文指出,中国和美国在战略层面“非敌非友”、“若即若离”的关系性质将继续维持下去;而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两国都还将本着务实互利的原则进行交往。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刚选出下一任新总统,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舆论也开始出现更多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估计和预测。
中美关系可以说十分复杂,因为双方的交点众多,交集面宽广,而且层次丰富。但从宏观的角度讲,中美关系又挺简单,即只要把握住左右中美关系的力量源泉,就可以占据比较主动有利的态势。
此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笔者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共和党的竞选委员会曾广泛向选民散发了一份宣传材料,上面赫然影印着六个头像:基地(基地组织)组织头目拉登·本拉登、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伊朗总统内贾德、俄罗斯总理普京和一脸困惑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
共和党竞选委员会当时企图传递的信息是:面对国际的“邪恶轴心”与各种严峻挑战,奥巴马还是个新手,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过这也从侧面表明:看来连立场偏右的共和党也还没有公开把中国当作敌对面看待,那么目前已当选的民主党政府,一般来说其对华的基本立场会更加温和务实一些。
还有一则新闻,是奥巴马新当选美国总统后,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来电祝贺,但奥巴马对此表示感谢时则主要局限于美国的传统盟国范围,令世界感受到美国对外政策传统的亲疏尺度。
这一切也都清楚地表明:中国和美国在战略层面“非敌非友”、“若即若离”的关系性质将继续维持下去;而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两国都还将本着务实互利的原则进行交往。
“非敌非友”、“若即若离”其实最符合中美关系及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世界大国关系的实质定位,搞“战略伙伴”式的一厢情愿或“中国威胁”式的神经过敏,对两国关系的独立自主和正常发展都是害多利少的。
从中国的角度来总结,自1972年与美国开始密切打交道这36年以来,实践证明与美国政府周旋的影响主要还在战术和政策层面,而真正在宏观层面能改变中美关系实质、加强中国战略法码的决定因素,是中国综合总体实力与地位的不断提高。
美国的历史实践也表明,政府和最高领导人只能在民意顺畅和广泛支持的条件下才能做到比较强硬有力和有效,反而就会成为“跛脚鸭”和一个庞大无力的躯壳。奥巴马此次能够顺利当选,就是因为他能反美国传统主流政治的潮流,提出了比较顺应民心民意的“变革”主张。相反,对主流政治态度相对暧昧,变革旗帜不甚鲜明的另一问鼎者希拉里,就无法最终赢得选民的青睐。
奥巴马在当选执政之后的首要挑战,并非来自国际,而主要是国内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关键是如何在经济发展周期回落的大形势下,尽量实现微观操作和具体民生的“软着陆”,减少过激震荡和损失,并为下一轮经济起飞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继续使得美国保持其世界领导地位。
于是左右国家力量和影响的源泉确实不在某届政府或某个领导人,真正的“大庄家”是亿万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政府和领导人其实不过是台面上的“操盘手”而已。这个关系一定要理顺而不可扭曲,英明成功的领导力量首先都善于把握和顺应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只有人民这个“水涨”,才会有国家实力的“船高”。
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如何,双方实力对比和影响力将发生何种的变化,这实际上将由两国普通人民力量发展的程度与幅度来决定。(伟达)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