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郑光魁)“"就业难"与"难就业"现象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金融危机下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将在大学生及其家长心中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5日,全国政协委员陈春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促进司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为495万和560万,大学生中分别还有100万和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原因到底是什么?
陈春林委员分析主要原因有五点:一是高等教育扩招造成就业困难。过量扩招虽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但也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招生规模比例的增长,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大学设置专业跟不上市场变化,本科生进校时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就没有需求,更增加了变业的压力。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选择体制内就业。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使大学生大多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外企及大型 国有企业,形成就业难的局面。三是学生素质不过硬,期望值过高,形成企业大量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实用人才严重缺乏,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低的“怪圈”。四是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大学生大多趋向于选择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往往这些地区人才已达饱和。五是当前吸纳能力强的企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顶尖队伍素质求精求高,而往往这些普通大学生又达不到用人要求。很多普通岗位劳动者也不需要太高的文化知识,造成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陈春林表示,全社会要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关心和帮助这类特殊人群,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呼吁高校要淡化学生的专业培养,注重对学生素质培养;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模式,确保培养与市场需求配套发展;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面对挫折要有平和的心态和自信;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鼓励大学生自已创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对困难大学生进行就业援助。同时希望改革相关财政体制,让亿万人能够分享到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缩短劳动时间,这样待业者才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