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昨接受本报专访,解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万亿带头 诱导百姓花钱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窦仲) 总理的报告中说,两年内花掉4万亿,为啥不是6万亿或8万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啥提宽松而不再是从紧……围绕这些话题,记者昨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被誉为“中央智囊”的郑新立。
一年2万亿少不少?
(“财政政策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一种诱导性投资,把银行贷款诱导出来,把企业的钱诱导出来,把百姓口袋里的钱诱导出来。”)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之前,关于中国将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议论始终不绝于耳。曾有分析人士预测,政府或许会将此前的经济刺激方案扩大4万亿至6万亿元,将总额增至8万亿至10万亿元。而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年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说法,郑新立认为额度刚刚好。
从目前看还没有必要加大投入,还要进一步观察。郑新立做出这样的判断:“现在地方的官员积极性都很高,听说有的地方投资就几万亿,真正要是地方政府都行动起来,企业行动起来,百姓信心建立起来,经济活跃就不用增加新的措施了。”
“在投资当中,银行贷款占20%,社会投资占70%,而政府投资只占10%。今年政府投资2万亿,全社会投资20万亿,政府的2万亿是起到带头作用的。核心一句话:财政政策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一种诱导性投资,把银行贷款诱导出来,把企业的钱诱导出来,把百姓口袋里的钱诱导出来。”
30年来首提“宽松”
(“可见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确实是需求不足。”)
对于总理报告中提及的宽松货币政策,郑新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还从未提过“宽松”,“因为过去宽松很厉害的,一贷款就容易出现信贷膨胀。”宏观调控政策中,30年第一次出现“宽松”两个字,可见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确实是需求不足,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关键是财政投融资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带动信贷的增长,财政资金投下来以后能够带动贷款的增加,带动居民消费的增加,带动社会消费的增加,在这些方面能够起作用。
郑新立针对出口、投资和消费也给出了分析。“就对经济影响的负面作用而言,是出口,因为出口过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平均在20%左右,今年1月份出口下降了17.5%,这个形势很严峻,而且从今年上半年以及今后几年来看,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在萎缩,所以出口再想恢复前几年那样的速度,是很困难的。因此,必须利用内需把经济拉动起来。”
现在心里还没底
(“如果大家的信心比较足,企业都去投资,百姓也去花钱,经济迅速增长,就不需要增加投资了。”)
郑新立指出,报告中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赤字的规模,都是考虑了我们的承受能力,还是非常积极的。“去年四季度,政府刚刚下达了1000多亿的政府主导投资,今年年初到现在又下达了2万多亿的政府主导投资。”“现在上上下下都形成共识了,信心也在不断地增强,社会投资和消费增长得也很快,特别是汽车消费,从现在看,去年的宏观调控效果还是很好的。”按照郑新立的分析,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基本已经触底,反弹即将或者已经到来。
“比如用电量方面,在2月份增长很快,这说明好多机器已经开起来了,原来好多停产的工厂也恢复了。如果大家的信心比较足,企业都去投资,百姓也去花钱,经济迅速增长,就不需要增加投资了。当然,现在心里还没底,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国家发改委每天都在统计,增长了说明我们的经济开始活跃了。每个月还要看工业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各项数据,通过这些指标来全面跟踪和预测经济运行情况,必须等到一季度的数据出来以后才能对整体形势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经济学上用时滞来描述这段时间。”郑新立说。新文化报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