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建议:给户口,不如给公共服务均等化
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江苏代表团代表蔡昉,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接受本报和新华社、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媒体专访,就城乡统筹话题作答。
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拉大尚难确定
针对日本记者提问,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比,为什么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了,蔡昉说,表面上看,中国城乡收入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下降,到80年代末降到最低,此后一直上涨,目前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但这是一种外观效果。因为统计数建立在住户调查基础上,在城市不会调查那些农民工;在农村,离家较久的农民工也被排除。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收入,既没在城市反映,也没在农村反映。因此,城乡收入差距肯定存在,但是否拉大,不能确定。
北京户籍若敞开大门,公共服务将难承受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改革户籍制度。有小城镇的大门敞开,有大城市的限制性敞开,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则进行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门敞开、门槛提高”式改革。改革进行到目前,触及到户籍的核心问题:户口本的意义不在于那一张纸,而在于背后的含金量,即城市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社会保障。因此,很多地方都在着力进行城乡统筹的各项改革。打一个极端的比喻,假设北京敞开大门允许农民自由进入,由于北京公共服务水准高,各地人肯定蜂拥而至。但是,假若你的老家也具备类似的条件,你还会来吗?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教育平等可缓解就业压力
以今年农村孩子的在校率为基础计算,预计初中毕业16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527万,高中毕业19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1684万。假如把农村学生在校率提高到和城市相同的水平,16岁进入劳动市场的186万,减少341万,减少65%;19岁进入的861万,少823万,减少49%。这不仅缓解就业难,也使得人力资源素质上了一个台阶。
蔡昉说,现在总理报告中写的是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逐步”二字意味着弹性,希望记者帮助广为宣传这个账,使得财政部投更多的钱用于实现城乡教育平等。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