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借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园地,我们可以对国内召开的“两会”表达心声。我出国定居近20年。这些年,我们不仅将中华文化传给下一代,还经常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在这方面感受较深。
中国正加大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力度,陆续在海外各地设立孔子学院,这是很好的载体,有力的途径。
但我认为,不应仅仅将孔子学院视为推广汉语语言的教学机构,因为有迹象表明,一些设立孔子学院的海外大学是将其单纯地视为一个语言教学机构来对待的。我认为在语言培训的同时,可开办与之相关的历史、哲学、音乐舞蹈、武术、烹饪等各类文化培训或兴趣班,使当地学员在学习中国语言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汉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土壤。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开办,反过来又能促进汉语教学。
要达到上述效果,国家应在经费预算中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比如设立专门的基金,以应对之。除了国内与海外的孔子学院挂钩的高校应派出相应人员,轮流到海外教学、指导之外,还可充分调动和利用当地华人社区现有的人才(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作为教学资源。多年来,从中国移民海外的人数急剧增长,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有些还是非常资深和有成就者。他们有中国国内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又大多在海外受过教育或工作,对东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了解较深入,把这些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人才聚集在孔子学院的周围,让其或全职、半职,或兼职,甚或负责专题项目,配合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其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动员和利用当地华人社区资源,是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得以传承和光大的一个思路。如此,孔子学院、当地华人文化专才、华人社区中的各中文学校和各类文化团体及培训机构等,将形成一股合力,使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联合会顾问、澳洲中国文化协会副会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黄芳)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