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大部制“地方实践”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将会更加直接和深刻地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也将会加大改革的阻力
《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不久前得到中央正式批复,意味着新一轮北京市机构改革大幕徐徐开启……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最新消息:
本刊(瞭望)记者了解到,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自2008年3月启动,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1月21日发布消息,截至1月20日,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云南、吉林等17个省(区、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其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正陆续上报。
按中央统一部署,大部门体制(下简称“大部制”)是这轮机构改革的特色,将从体制、机构与人员方面落实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整合和梳理体制结构,使其运作更加顺畅,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有限责任政府。
“能否破除部门利益的牢笼,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分析认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相比,将会更加直接和深刻地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地方职能部门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将会加大改革的阻力。”
地方机构改革全面提速
据了解,新一轮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成了27个,其中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上下衔接,才能确保政令畅通。那么,在国务院新组建五大部委、各个部委陆续公布并实施“三定”方案后,大力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同中央政府无缝对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2008年8月25日召开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被认为是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启动的标志。
2008年10月,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得到正式批复,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经调整,上海市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44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3个,直属机构21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
据专家介绍,这次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也会力度很大。在改革方向上,将实行分税制度,并使区县政府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同时,结合“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改革后会赋予环保、科技部门更多实权。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进入“适时推进”轨道。预计到2009年上半年结束,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可以完成,并同时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提出改革的要求以及预案。
从当前一些地方明确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时间表来看,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也有望在今年年内基本结束。
为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中央还下发《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允许各省市因地而异,不搞一刀切,着力整合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行大部制方面进行更积极的探索。但要求各地要以大部制思维来推进机构改革,在整体上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保持一致。
据了解,在这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尽管地方在大部制问题上获得了较大自主权,可是在机构设置上,也有严格的量化指标规定,直辖市不超过45个,大省不超过40个,大城市不超过40个,中等城市不超过30个。
“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领域,在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率先起步。”李成言教授告诉本刊记者,“改革对机构具体设置名称、排序、形式等,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撤并一些职能相近、相同的部门,允许一个部门同上级几个部门对口。”
“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如果由于职能调整导致某些层级部门的编制相对富余,而有些不同层级部门又急需编制,经批准后可以跨层级调剂使用。”中央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针对此次新一轮改革特别提出的改革创新之举,充分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