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宁陕县决定将从今年秋季开学时开始实施普及高中、试行12年义务教育。有论者认为,宁陕的这个决策和前些日子坚持“免费医疗”的神木一样“看不懂”(5月28日《新京报》)。
陕西神木对免费医疗的坚持,让此前就高调预言“神木不神”的专家学者很是难堪。
又是隐忧,又是担心,烟消云散后,徒留一地葡萄皮,让公众心理酸得紧。既然当地政府说了,能坚持下去,并且要坚持下去,于是,某些论者话锋一转,不再扮知心姐姐杞人忧天,而化身乌鸦恶毒诅咒,最新的说法譬如“神木县免费医疗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侵占”,诸如此类。
公众心里自然有杆秤,公共财政拿过来提高公共福利,又没有整出一帮老太太大雨天去所谓“民生广场”扭秧歌,也没有拿去造星星造月亮,有病治病,没病也不拉你去看病,怎就如此不被待见?难道我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在“第一高楼”之类的“民生福祉”下扭曲得是非莫辨?
说神木县域经济发达,位居陕西省第1位,全国第92位。免费医疗估计还可以被认为是“钱多烧得慌”,那么,5月27日《华商报》报道的宁陕的事情,恐怕就更要让不看好神木医疗政策的先生小姐们大跌眼镜了:陕西宁陕县决定将从今年秋季开学时开始实施普及高中、试行12年义务教育。据了解,实施高中义务教育后县财政支出将多出近300万元。
“12年义务教育”就和“全民免费医疗”一样,表述未必准确,但只要政策一落地,兑现的就是扎扎实实的民生福利,这是无可置喙的事情。宁陕是个什么地方?国家级贫困县,2008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500多万元。且不说这一政策能走多远,“穷县不能穷教育”的这份决心,恐怕比满世界贴在墙上的标语动人多了。
说这些,并不意味着我很赞成或推崇所谓“全民免费医疗”和“12年义务教育”。市场经济风起云涌,我们应该早过了看到政府大包大揽就喝彩的初级阶段。但是,当神木和宁陕将这些颠覆性政策推进到公众眼前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一种逻辑:有些政府责任或民生愿景,究竟是“不可能”还是“少了一份心”?
在类似公共议题上,有几个倾向是值得我们警觉的:一者,一讨论公益性决策,不少声音就强调群众的道德风险,仿佛医疗免费了大家没事就喜欢去医院转转,教育免费了大家就整容扮嫩混个小学玩玩,但是,为什么群众没有整天强调公共资源中的官德风险,在庞大的公共财政面前,谁更适用“无赖假设”?究竟谁比谁更值得提防?
二者,有些政策是只喜欢谈主义,不喜欢实践中研究问题。很多构想与建议,往往被扼杀在“财力不够”与“技术不足”的借口里。至于财力究竟“不够”在哪里,技术究竟“不足”在何处,永远是个谜——比如火车票实名制。好在从今年这个学年开始,泰国的15年免费教育正式开始推行,而印度的火车票实名制也已近百年。远的、富的不好说,这些地方的实践多少可以让我们望梅止渴。
相对有钱的神木搞免费医疗让人看不懂,绝对贫困的宁陕搞12年义务教育更让人纠结。也许,并不是他们的决策有问题,而是我们长期被“不可能”、“没法做”等逻辑浸淫的思路出了差池。所谓民生,真该从“看不懂的神木与宁陕”中悟出些新道理。(江苏宋桂芳) (来源:扬子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