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你正式进入社区矫正阶段,要严格遵守规定、认真服刑改造!”5月24日上午,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矫正宣告室内一派庄严肃穆,社区服刑人员柳海涛的社区矫正宣告会正在这里举行。司法所工作人员在详细告知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之后,向柳海涛介绍了为他提供专业帮教服务的社工李老师。
看到柳海涛情绪低落又略带紧张,李老师和蔼地说:“你可以把我当作朋友,以后你有什么烦恼、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倾诉,我也会尽最大可能帮助你走过人生中这段特殊的旅程。”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充分彰显刑罚文明与人道价值的行刑方式,自诞生以后迅速发展,目前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为顺应这一趋势,2003年7月,我国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上海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之一,迅速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近6年来,上海围绕刑罚执行和以人为本两大重心,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
“社区矫正的本质是刑罚执行” “社区矫正是行刑机关代表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工作,”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主任朱久伟介绍说,“刑罚执行是它的首要属性,严肃性和规范性是它的第一要求。”
几年来,上海市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以刑罚执行为中心的社区矫正工作框架,总结出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公益劳动、帮困解难、心理矫正5大板块工作内容,先后下发了27个规范性文件,建立起宣告制度、教育制度、公益劳动制度、活动情况周报告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异地托管制度、行政与司法奖惩制度、缓刑判决前和假释决定前征求意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凸显了社区矫正做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如果说社区矫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实践,刑罚执行性质就是它"严"的一面。”朱久伟强调,“在开放的社区行刑,更要注重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教育,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确保行刑重点环节的集中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为此,上海一方面着力建设宣告场所、集中公益劳动基地和集中教育基地并严格规范宣告、公益劳动和集中教育等重点环节,对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采取警告、处分乃至提请收监等处罚手段,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着重培养一支"准矫正官"队伍,着力提升基层一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从组织人员上确保社区矫正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所里分配我做社区矫正专职人员,我当时都傻眼了。”去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徐汇区天平街道司法所工作的小张说,“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社区矫正,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长看到我面露难色,马上递给我一本小册子,说,不用怕,先回去看看,保证你很快就能上手。没想到,第二天我就亲自主持了一场社区服刑人员的期满宣告会,现在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2007年,上海市将所有相关文件按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汇编成《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指导手册》,将具体工作内容细化成操作性较强的指标体系,用高度统一的指标要求对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指导,既给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本“工作指南”,同时也实现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均衡发展。
截至2008年年底,上海市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2538人,下落不明人数从开始时的169人下降到目前的7人,有效监管率达99.8%。其中,37人因表现突出获得减刑,53人因违反矫正规定被收监,累计有15131人矫正期满顺利回归社会,年均重新犯罪率为0.37%。
精诚所至的幕后英雄 “即使我倒下,也要让我的服务对象们站起来。”这是上海宝山区社工胡美蓉生前一直秉持的信念。在体内癌细胞不断扩散的情况下,她仍然微笑着工作,即使在病榻上,她也不忘关心她的“服务对象”,通过手机与他们谈心,各方联络、帮助他们寻找工作,她创造的“换位思考法”、“空间延伸法”等专业化工作方法在社工中被广泛应用。她先后服务了112名对象,他们中有“二进宫三进宫”的,有吃过30年官司的,有曾扬言要杀人报复社会的……最后都被她的一片真情所感化,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去年7月在她的追悼会上,她昔日的服务对象们泪流满面、依依不舍,哽咽着向他们尊敬的胡老师作出最后的承诺:“我们站起来就再也不会跌倒。”在上海,像胡美蓉这样把社区矫正当成一份事业的还有433名社工和近万名志愿者。
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实行社会化管理,是上海社区矫正工作的一大亮点。2003年,“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指导思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队伍,据统计,上海的社区矫正社工队伍57%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9.4%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62%具有社工师资质。此外,上海还建立了遍及全市的志愿者帮教网络,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与18个区帮教志愿者协会共同努力,积极发动那些热心社会公益的公私企业及各界人士加入社会帮教事业,为社区矫正提供了广泛的社会资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社工常挂于心的一句话。他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让社区服刑人员信任他们。一位社工坦言:“所有的社区服刑人员都渴望得到关爱、渴望获得尊重,所以只要有真心、懂得灵活运用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敲开他们的心扉!”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当被问及“谁对你关心帮助最大”时,社工的地位仅次于亲属。有88.9%的服务对象表示,社工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增强了他们重塑人生的信心。普陀区宜川街道的社区服刑人员钱衡礼说:“是社工真诚的心打动了我,让我摆脱犯罪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科学手段保证矫正质量 “我刚才吸毒了,把我抓进去吧……”浦东新区社区服刑人员肖金云在被判缓刑后失去工作,妻子又与其离婚,最近他经常失眠、情绪紧张,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二次来到派出所要求收监了。在得到“尿检呈阴性”、警方不予处理的结果后,肖金云又大吵大闹,扬言要“开车撞人、报复社会”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司法所再次指定社工心理咨询师为肖金云进行了心理测试。通过SCL-90量表测试显示,肖金云敌对、焦虑、偏执、躯体化症状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心理问题严重,已有危机化倾向。经风险评估,他的重犯风险很大,属于高危对象。根据浦东新区“三级心理矫正工作机制”,司法所立即将肖金云转诊到区“知心人心理工作室”。在那里,资深社工心理咨询师首先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迅速稳定了他的情绪,之后又在心理专家的督导下,为他量身定制了心理矫正方案,确定了心理治疗配合区精神卫生中心药物治疗的方案,几个月下来,肖金云的症状逐渐缓解,最终平稳度过了心理危机。
如何让社区服刑人员“身”、“心”皆和谐是上海社区矫正工作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目前,上海已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心理矫正模式,几年来累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254次,心理健康教育面达100%。在全市的93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先后有30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了心理咨询,近200名有严重心理疾患的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了心理治疗。
心理矫正仅仅是上海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运用的几种科学化矫正手段之一。几年来,上海还建立起包括风险评估、心理矫正、分类分阶段分级矫正以及个性化教育矫正在内的一整套极具特色的科学化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风险评估为例,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起了风险评估、矫正质量评估和社会效果评估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评估体系。风险评估用于确定社区服刑人员的风险等级,以合理分配矫正资源;矫正质量评估用于评定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体矫正效果,而社会效果评估则是评估社区矫正整体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对于风险评估确定的重犯可能性较高的高危对象,上海创造了个性化教育矫正方法,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整合各种科学化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重犯风险。
我来说两句